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作 者: 李晓曼
导 师: 杨河清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关系 劳动基准法 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0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劳务派遣,它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企业用工弹性化的国际潮流,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这一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由于其对劳务派遣各方的特殊优势,而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它既可以作为国家促进就业的灵药,又能成为要派企业节省人事成本、增加雇佣弹性的良方;同时对于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的派遣员工来说,劳务派遣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弹性或过渡性的工作机会。但是,劳务派遣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性,使其具有了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劳务派遣使劳动关系短期化,降低就业的质量,损害派遣员工的利益。这使我们不得不将过分关注其对就业巨大促进作用的目光往如何保障劳务派遣员工就业质量上转移。本文以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调整为角度,来探讨劳务派遣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建立和完善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调整的模式和手段。文本首先从阐述这种用工方式产生的原因、理论意义以及对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方的现实裨益出发,认为劳务派遣应该是一种有益于三方的,灵活性与保障性共存的用工方式。接下来,本文运用一手调研的实证数据,对北京地区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官方调研数据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本地区劳动关系状况做了比较研究,旨在总结现阶段北京地区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第四部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传统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对劳务派遣的非适应性,并认为这种非适应性是致使劳务派遣中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选择和具体对策。

全文目录


论文提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9
1 引言  9-21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意义  10
    1.2.1 理论意义  10
    1.2.2 实际意义  10
  1.3 本文相关概念的定义  10-14
    1.3.1 劳务派遣的界定  10-13
    1.3.2 劳动关系的界定  13-14
  1.4 主要研究文献观点综述  14-16
    1.4.1 劳务派遣焦点由存废之争向规范之争转移  14-15
    1.4.2 劳务派遣由灵活性向保障性转移  15-16
    1.4.3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16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结构  16-19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中的局限  19-21
    1.6.1 本文的创新  19-20
    1.6.2 研究局限  20-21
2 劳务派遣的发展概述  21-28
  2.1 我国劳务派遣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1-22
    2.1.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1
    2.1.2 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  21-22
    2.1.3 政府的政策选择  22
  2.3 劳务派遣的现实意义  22-27
    2.3.1 劳务派遣对用工单位的意义  23-24
    2.3.2 劳务派遣对派遣员工的意义  24-26
    2.3.3 劳务派遣对社会经济的意义  26-27
  2.4 劳务派遣的公共选择价值  27
  2.5 本章小结  27-28
3 北京市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特性的实证分析  28-46
  3.1 北京市劳务派遣的基本数据  28-31
    3.1.1 劳务派遣工基本情况  28-30
    3.1.2 劳务派遣机构基本情况  30
    3.1.3 北京市劳务派遣基本情况小结  30-31
  3.2 北京市劳务派遣人员劳动关系状况的实证分析  31-43
    3.2.1 调查概况  31-34
    3.2.2 北京市劳务派遣员工劳动关系状况  34-43
  3.3 北京地区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3-46
    3.3.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促进了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改善  43-44
    3.3.2 派遣员工个别劳动权益缺失,多为劳务市场上的弱势群体  44
    3.3.3 劳动关系不够稳定  44-45
    3.3.4 劳务派遣员工集体劳动权益缺失  45
    3.3.5 派遣员工与要派机构对劳务派遣诉求冲突  45-46
  3.4 本章小结  46
4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传统劳动关系调整对劳务派遣的非适应性  46-52
  4.1 宏观层面劳务派遣与劳动基准法调节的非适应性  47-48
    4.1.1 劳动基准法的概念和特点  47
    4.1.2 劳务派遣与劳动基准法的非适应性  47-48
  4.2 中观层面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非适应性  48-50
    4.2.1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含义  48-49
    4.2.2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非适应性  49-50
  4.3 微观层面劳动合同制度的非适应性  50-52
    4.3.1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点  50-51
    4.3.2 劳动合同制度的非适应性  51-52
5 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建立  52-56
  5.1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选择  52-53
  5.2 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调整的政策探讨  53-56
    5.2.1 劳务派遣中劳动基准法的执行  53-55
    5.2.2 劳务派遣中集体谈判权的保障  55
    5.2.3 劳务派遣中解雇保护与员工退回机制  55-56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56-58
  6.1 劳务派遣发展展望  56
  6.2 结论  56-57
  6.3 研究展望  57-58
参考文献  58-61
附录A—北京市劳务派遣员工调查问卷  61-64
致谢  64-65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5-66
详细摘要  66-72

相似论文

  1.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3.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省网通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D922.5
  4. 小议劳务派遣中现存的问题和对策,D922.5
  5. 论集体合同制度,F249.2
  6. 劳务派遣民事法律关系研究,D922.5
  7. 和谐劳务派遣关系构建研究,F272.92
  8. 新疆劳务派遣问题法律因应研究,D922.5
  9. 大学生实习法律问题的民商法思考,D923
  10. 劳动契约性质的分析,D912.5
  11. 劳动者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不作为义务研究,D922.52
  12. 新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人决策、员工人力资本投资,D922.52
  13. 离职竞业禁止的研究,D922.5
  14. 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5
  15. 劳动者隐私权问题研究,D922.5
  16.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922.5
  17. 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922.5
  18. 对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分配问题的思考,D922.5
  19. 论我国劳务派遣之同工同酬权,D922.5
  20. 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向,F249.26
  21. 天津市派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