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权理论解决的是公民因何提起诉讼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贯穿民事诉讼始终的理论体系,指导各形态以及各阶段下民事诉讼关涉的种种问题,可谓民事诉讼理论的基石。现实中对诉权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却远不及它的称谓那般引人注目,由于对诉权理论"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民事诉权阶段性行使

作 者: 姚宇
导 师: 李龙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民事诉讼法学
关键词: 诉权  诉讼请求 诉权行使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事权 的学位论文">诉权理论解决的是公民因何提起诉讼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贯穿民事诉讼始终的理论体系,指导各形态以及各阶段下民事诉讼关涉的种种问题,可谓民事诉讼理论的基石。现实中对诉权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却远不及它的称谓那般引人注目,由于对诉权理论的不当理解,人们在解决民事诉讼实践的问题时往往不愿意触碰这一“晦涩难解”基础理论,而是绕道而行,借由其他诉讼理论进行研究。事实上,民事诉讼的独立与发展是与民事诉权理论的独立与发展相伴进行的,民事诉讼的很多理论也都是在诉权理论发展过程中衍化而生,民事诉权无疑是民事诉讼理论最为基础的理论,是民事诉讼无法忽视的前提,更是研究民事诉讼无法绕过的门槛。因而试图避开诉权来研究、分析民事诉讼中的某些问题甚至可能南辕北辙,走的越久,离真理也就越远。基于上述原因,针对民事诉讼实践中一事不再理原则和纠纷无法一次性解决引发的矛盾为对象,笔者尝试以诉权为视角进行学习和分析,并撰写本文,文章题目中使用的“民事诉权的阶段性行使”这一概念虽在以往诉讼法学文章中未曾有之,却也绝非随意杜撰,而是笔者在对诉权概念及其运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用以完善民事诉讼救济的手段和方式,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纠纷无法一次性解决的矛盾与冲突。本文共计四万余字,其中正文部分三万五千余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民事诉权阶段性行使概述由于民事诉权阶段性行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该部分旨在通过简要阐述民事诉权阶段性行使的概念及成因、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勾画出本文写作的大致方向与内容,为创设这一概念的原因及后文的论证过程给予简单的解释与说明。第二部分民事诉权理论评述从评述诉权思想的起源开始,分析民事诉权发展中的各学说,并对诉权学说的发展进行梳理,归纳出诉权学说的发展脉络以及各学说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各诉权学说争论的焦点以及以往诉权学说在研究诉权方面的局限性,从而揭示出民事诉权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构成要件,为后文展开相关理论的分析和论证作好理论上的铺垫。第三部分民事诉权的行使方式——诉权与诉在对诉权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后,转而向诉权的应用领域进行分析,这也是得出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论基础。该部分论述的是民事诉权行使的方式——民事之诉,通过比较分析民事诉权与民事之诉的关系,重新认识民事之诉的概念及性质,并对一审之诉的分类进行重新界定,揭示决定民事之诉的本质因素。第四部分民事诉权的行使范围——诉权与诉讼请求该部分对民事诉权行使的另一层意义,诉权行使的范围——诉讼请求进行论述,也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另一个基础。在对诉权与诉讼请求的比较中找出二者间的联系,以诉权视角对诉讼请求的重要理论部分请求重新予以诠释,并通过民事诉权这一共通点将民事之诉与诉讼请求加以对比,找出二者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民事之诉和诉讼请求在诉权行使中的意义。第五部分民事诉权阶段性行使该部分也是本文阐述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基础理论民事诉权理论的分析,对民事之诉与诉讼请求之于诉权意义的讨论,得出民事诉权的阶段性行使概念,进而归纳总结民事诉权阶段性行使的类别和行使方式,由于作者能力和篇幅的限制,此处不做具体操作的分析,仅对这一概念做理论上的阐述与建构。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论环境权的可诉性,D922.68
  2. 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926.2
  3. 旅游广告的文化诉求,F713.8
  4. 我国涉诉信访研究,D926.2
  5. 美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探析与借鉴,DD915
  6. 论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抽象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D922.291.91
  7. 民事撤诉制度研究,D925.1
  8. 论我国法院诉前委托调解机制的构建,D925.1
  9. 试论虚假民事诉讼,D925.1
  10. 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选秀现象,G222
  11. 试论我国行政诉权的保护,D925.3
  12. 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D925.2
  13. 检察机关撤回公诉权问题研究,D925.2
  14. 对PatentTroll的法律分析及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D923.42
  15. 论我国诉前离婚协议的性质和效力,D923.9
  16. 论我国民事起诉制度,D925.1
  17. 我国诉权发展及问题探究,D925
  18. 民事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研究,D925.1
  19. 确认利益研究,D925.1
  20. 检察官究竟代表谁,D926.3
  21.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实证考察,D92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