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相岭南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研究

作 者: 代晓能
导 师: 张世熔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大相岭南坡 土地利用/覆被 土壤养分 时空演变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利用大相岭南坡1982年MSS卫片和2006年ASTER卫片,在ArcGIS9.0平台上,采用目视解译、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多方法相结合解译研究区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并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指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不同地形因子下土地利用/覆被统计特征;同时,结合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和2006年研究区土壤样品化验分析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壤养分(SOM、STN、SAN、STP、SAP、SAK)总体变异特征,重点探讨了旱地转化为果园、旱地转化为有林地两种研究区典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演变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异特性。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24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各个地类之间相互转换频繁,土地利用/覆被基本变化特征表现为果园、有林地、水田、居民点面积增加,分别增加6415.41 hm2、3580.72 hm2、1154.14 hm2、556.00 hm2、30.78 hm2;旱地、灌木林和荒草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5403.76 hm2、3886.26 hm2、2447.02 hm2。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关指标表明,区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除河流和旱地外,其余均是处于强级别范围内;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7.99,属于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型;198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244.43和253.81,均处于中等利用程度水平。(2)通过研究区转移矩阵的计算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时空保持不变的面积为35246.49hm2,占总面积的57.61%;水田、旱地、荒草地属于转出和转入均相对较为频繁的地类;果园属于转入面积较大地类,转入地类也相对复杂频繁;有林地属于转入面积较大地类;灌木林属于转入转出面积均相对较大地类,转入地类简单,转出地类复杂。地形因子分异特征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对海拔的响应特征基本一致;坡度分级面积比例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小,在各个坡度级别上差异也不明显,而单一土地利用/覆被与坡度相关性较强;在不同坡向上土地利用/覆被在两个时期内转换较少,各地类面积比例均集中分布在阴坡和半阳坡。(3)1982年和2006年样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土壤(0~20cm)有机质平均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东北部、西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高,2006年所有土地利用/覆被的有机质含量水平均有提高;区域内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变化不明显,在地理分布趋势上较为一致,各土地利用/覆被方式下果园、有林地、灌木林的全氮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变化较小;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较小,仅增长了0.02g kg-1,土壤速效磷变化较大,增加了4.09mg kg-1,两者地理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土壤速效钾有显著的增加,增量达到36.31mg kg-1,其地理变化趋势和速效磷在南北方向上变化一致。(4)旱地转化为果园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从23.4g kg-1增加28.0g kg-1;全氮随着恢复年限增加下降程度减弱,土壤碱解氮含量(除样点69)平均下降了20.41%;全磷和速效磷平均值分别提高了0.050g kg-1和9.0mg kg-1;土壤速效钾响应较为敏感,总体增加了56.84%。旱地转化为有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提高了57.09%;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分别提高了57.13%和70.36%;土壤速效钾含量比较接近,但总体含量还是上升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1 绪论  11-26
  1.1 立题依据  11
  1.2 研究现状综述  11-23
    1.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11-19
    1.2.2 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19-20
    1.2.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过程的结合  20-23
    1.2.4 小结  23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3-26
    1.3.1 研究目标  23
    1.3.2 研究内容  23-24
    1.3.3 技术路线  24-26
2 研究区域概况与实验方案  26-33
  2.1 区域概况  26
  2.2 试验方案  26-33
    2.2.1 资料收集  26
    2.2.2 遥感影像预处理  26-29
    2.2.3 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  29-30
    2.2.4 卫片的室内解译  30-33
3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33-44
  3.1 两期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分析  33-34
  3.2 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特征  34-37
    3.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本统计特征  34-35
    3.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动态度特征  35-36
    3.2.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程度特征  36-37
  3.3 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  37-38
  3.4 不同地形因子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38-42
    3.4.1 海拔  39-40
    3.4.2 坡度  40-41
    3.4.3 坡向  41-42
  本章小结  42-44
4 土壤养分变异和典型样地监测  44-63
  4.1 土壤养分总体变异特征  44-56
    4.1.1 土壤有机质  44-47
    4.1.2 全氮和碱解氮  47-50
    4.1.3 全磷和速效磷  50-54
    4.1.4 速效钾  54-56
  4.2 典型样地监测  56-60
    4.2.1 旱地转化为果园的土壤养分变化  56-59
    4.2.2 旱地转化为有林地的土壤养分变异  59-60
  4.3 土地利用/覆被和土壤养分过程管理  60-61
  本章小结  61-63
5 结论与展望  63-65
  5.1 结论  63-64
  5.2 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69
致谢  69-70
作者简历  70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2.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3.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4.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5.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6.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7.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8.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9.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0.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11. 汾河水库周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空间分布风险评价,S158
  12.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13.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调查与安全评价,S631.1
  14.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研究,S643.7
  15. 施肥对藏北退化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的影响,S812
  16. 基于实测土壤属性数据库的石壁水库流域SWAT模型径流模拟,P334.92
  17. 基于RS&GIS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研究,P208;P237
  18. 杉木林采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采伐剩余物的养分贡献,S791.27
  19. 连作马铃薯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S532
  20. 控释掺混肥对主要粮田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效应,S145.6
  2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F30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