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在NPL”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研究

作 者: 张娟
导 师: 杨明义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在NPL”句法位置 动词位移性 空间关联性 时间顺序原则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N+V+在NPL”与“N+V+在NPL”两种格式构成的动词谓语句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两者存在某些联系,在使用上也有一些区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从本体角度对两种格式进行研究的核心问题可归结为,“在NPL”处于两种不同的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问题。以往的研究集中于“V”与“NPL”上,对格式整体及语用特征的研究较少,对两种格式进行专门、系统的比较研究则更为少见。鉴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汉语本体研究出发,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力求简洁、全面地考察了“N+V+在NPL”和“N+在NPL+V”两种格式的构成与应用情况,即在什么条件下能用前者,在什么条件下能用后者,什么条件下两者皆可,但有哪些细微差别。具体地,本文先从动词和“在NPL”自身的特点入手来分析“在NPL”在句中的位置,最后从整体上比较分析两种结构。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为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因此,在上述本体性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两种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策略问题做一些探讨。全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通过对以往有关研究成果的回顾,确定“在NPL”在“N+在NPL+V”和“N+V+在NPL”两格式中处于不同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阐明研究的意义,并交代研究的思路和语料使用情况。第二、三部分分别对“在NPL”能进入“N+V+在NPL”、“N+在NPL+V”格式的情形进行专门研究。讨论能进入两格式的动词与“在NPL”的特点及分类。另外还分别对两种格式进行整体性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在NPL”可进入“N+在NPL+V”和“N+V+在NPL”两种格式,但语义、语用上的不同情形进行研究。讨论能进入两式的动词的特点及分类、“在NPL”的分类及特点,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格式教学的一些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5
  0.1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9-10
  0.2 研究方法及语料  10
  0.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0-11
  0.4 有关研究现状  11-15
    0.4.1 关于“在NPL”的研究现状  11-12
    0.4.2 关于动词的研究现状  12-13
    0.4.3 关于格式整体的研究现状  13-15
1 “在NPL”只能在“V”后的“N+V+在NPL”格式  15-23
  1.1 “N+V+在NPL”格式中的动词  15-18
    1.1.1 动词的单、双音节  15-16
    1.1.2 动词的时量特征  16-17
    1.1.3 动词的空间关联性  17-18
  1.2 “N+V+在NPL”格式中方所结构  18-20
  1.3 “N+V+在NPL”格式的句法意义  20-21
    1.3.1 “N+V+在NPL”格式的显性语法关系  20
    1.3.2 “N+V+在NPL”格式的隐性语法意义  20-21
  1.4 “N+V+在NPL”格式的认知及语用阐释  21-23
    1.4.1 认知解释  21-22
    1.4.2 语用解释  22-23
2 “在NPL”只能在“V”前的“N+在NPL+V”格式  23-29
  2.1 “N+在NPL+V”格式中的动词  23-25
    2.1.1 动词的内部结构  23-24
    2.1.2 动词的时量特征  24
    2.1.3 动词的空间关联性  24-25
  2.2 “N+在NPL+V”格式中的方所结构  25-26
  2.3 “N+在NPL+V”格式的句法意义  26-27
    2.3.1 “N+在NPL+V”的显性语法关系  26-27
    2.3.2 “N+在NPL+V”的隐性语法意义  27
  2.4 “N+在NPL+V”格式的认知及语用阐释  27-29
    2.4.1 认知解释  27-28
    2.4.2 语用解释  28-29
3 “在NPL”在“V”前后皆可的“N+在NPL+V”和“N+V+在NPL”格式  29-35
  3.1 “N+在NPL+V”和“N+V+在NPL”皆可的两式中的动词  29-31
    3.1.1 动词的单、双音节  29-30
    3.1.2 动词的位移性  30-31
  3.2 “N+在NPL+V”和“N+V+在NPL”皆可的两式中的方所结构  31-32
  3.3 关于“N+在NPL+V”和“N+V+在NPL”两种格式表义相近的情形  32-35
    3.3.1 焦点因素  33
    3.3.2 个人因素  33-34
    3.3.3 篇章因素  34
    3.3.4 语气及语用含义的因素  34-35
4 “在NPL”的对外汉语教学  35-37
结束语  37-39
参考文献  39-42
致谢  42-4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4-45

相似论文

  1. 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H05
  2. 黑里河天然油松林主要植物种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S791.254
  3. 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树冠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S718.5
  4. 唐五代“V+(O)+X”句法研究,H141
  5. 现代汉语状语与补语易位现象研究,H146.2
  6. 含介词短语“在L”的“把”字句研究,H146
  7.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8. “一直”和“一向”的句法语义分析,H146
  9. 《左传》名词陈述化研究,H146
  10. 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H146
  11. 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H146
  12.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H146
  13. 汉语主语与话题研究综述,H146
  14. 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H146
  15.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16. 被动表达的汉日对比研究,H146
  17. 海峡两岸书面语分歧及归同策略研究,H146
  18. 复合趋向动词中反向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H146
  19. 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H146
  20. 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H146
  21. 现代汉语转折复句、递进复句之间的关系研究,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