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欧贸易摩擦研究及其政治影响分析

作 者: 顾国富
导 师: 王学玉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贸易摩擦 欧盟 技术壁垒 反倾销 地缘政治
分类号: F75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3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尽管加入WTO已有好几年,但中国外贸却屡屡陷入国际贸易纠纷的困境。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基本原则、以贸易抵制为实质的中欧贸易摩擦使得中欧经贸关系乃至政治关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和经济中心力量多极化之间的矛盾,即各极内部经济一体化的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张力。在政治经济竞争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中欧政治地理位置上的相关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政治经济潜在发展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各国的需求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已经失去了其意义,即原来意义上的不具有地理相关性的各个大国在即将来临的战略竞争中,已经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各个领域展开了深层次的接触,即相互之间具备了非传统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关系,中欧之间也不例外。竞争空间的日益缩小使得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下中欧之间的“共赢合作”局面逐渐走向一种近似“零和博弈”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适时把握国际贸易形势,充分运用我国在市场、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上的竞争优势,保持中欧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促进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欧贸易摩擦的几种主要形式,以中欧战略合作为政治愿景,分析了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实质和影响,认为欧盟试图将中国完全纳入国际社会的与中方的政治意愿是一致的,经贸摩擦只是中欧双方进行深层政治接触的开始,是中国努力融入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因此从长远意义上讲,它并不会增加欧中双方的政治经济交往成本。当前我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理性地对待中欧贸易摩擦,同欧盟建立真正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全面提升我国全球竞争力,文章给出了一些政治性建议:中国应以高度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定和建设中去,争取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议事环境和谈判规则。在维持现有中欧贸易的基础上,我国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调整我国出口结构,强化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应该及时建立国民经济战略产业体系,制定相应的战略贸易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人才,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增强从欧盟成员国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力度,建立牢固的政治互信关系,开展中欧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一) 贸易摩擦的界定  11-12
    (二) 贸易摩擦研究角度  12-13
    (三) 中欧贸易摩擦研究现状  13-14
  三、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14-15
第二章 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  15-26
  一、中欧贸易现状  15-18
    (一) 中欧贸易关系发展过程回顾  15-17
    (二) 中欧现阶段贸易总体情况  17
    (三) 中欧贸易摩擦总体情况  17-18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18-26
    (一) 中欧反倾销贸易摩擦  18-21
    (二) 中欧技术性贸易摩擦  21-22
    (三) 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  22-24
    (四) 中欧保障措施贸易摩擦  24-26
第三章 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分析  26-38
  一、中欧贸易关系的成因  26-28
    (一) 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  26-27
    (二) 中欧贸易关系形成的现实依据  27-28
  二、中欧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28-32
    (一) 理念渊源——贸易保护主义  28-30
    (二) 中欧贸易摩擦成因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因素  30-32
  三、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实质  32-34
    (一)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欧地缘政治关系的形成  32-33
    (二) 制度磨合——国家间认同  33-34
  四、正常的经贸关系对中欧双方的意义和影响  34-38
    (一) 正常的经贸关系对双方政治意义  34-36
    (二) 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  36
    (三) 对华军售解禁问题  36-38
第四章 中国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性建议  38-44
  一、积极参与贸易谈判规则的制定  38-39
  二、维持中欧贸易规模,保持竞争优势  39-40
  三、制定战略贸易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0-41
  四、把握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建立高度的政治互信关系  41-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7

相似论文

  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2.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与国外反倾销诉讼发起,F752.62
  3.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4.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X321-09
  5. 欧盟法律区域化研究,D99
  6. 国际政治视域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F752.7
  7. 反倾销应对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F752.02
  8.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原因及影响效应分析研究,F426.31;F224
  9. 欧盟国家援助法律制度研究,D996
  10. 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研究,D996.1
  11. 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动因、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F752.02
  12. 国际分工下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F752.02
  13. 欧盟“双重民主赤字”问题与成员国议会在欧盟决策中的参与,F15
  14. 欧盟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996.9
  15. 主权与反垄断并购控制国际化初探,D996
  16. 欧共体国家援助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D912.29
  17. 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突破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分析,F752.02
  18.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F740.45
  19. 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系统的建设研究,F740.45
  20. 应对反倾销会计证据获取机制研究,F752.02
  21.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成本控制体系研究,F752.0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各国对外贸易 > 中国对外贸易 > 与各国贸易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