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 者: 李雅琼
导 师: 刘毅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自尊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父母养育方式 人格特质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5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个体是否存在着外显与内隐两种水平的自尊?它们的关系如何?父母养育方式在这两种自尊的形成中起什么作用?人格特质是否在其中起着某种中介作用?这些问题不仅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而且也因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研究从3个方面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1)采用IAT、GNAT和SES、FIS测验对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分别进行了检验;(2)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进行了验证;(3)应用EMBU(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QZPS(大七人格问卷)分别对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内隐自尊效应确实存在着效应显著;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分离的结构,二者相对独立。(2)父母养育方式对个体的内隐自尊没有影响,从而在研究构想中假设的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无从探讨,不成立;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个体的外显自尊有提升和促进作用,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促进内隐自尊的发展;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相关显著,也就是说消极的养育方式是影响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一致性的因素。(3)多个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大因素“善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的得分(M=123.6)显著的高于男生(M=115.2).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的主要人格特质,内隐自尊与人格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在高内隐/高外显,低内隐/高外显,高内隐/低外显,低内隐/低外显四组的差异显著,其中,在“外向性”因素上,高内隐/高外显组被试显著高于高内隐/低外显组和低内隐/低外显组,低内隐/高外显组显著的高于高内隐/低外显组;在“人际关系”因素上,高内隐/高外显组被试显著高于高内隐/低外显组和低内隐/低外显组,低内隐/高外显组显著的高于高内隐/低外显组,在“外向性”因素上,性别和自尊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0
英文摘要  10-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4
  1.1 自尊的概述  12-18
    1.1.1 自尊的内涵  12-13
    1.1.2 自尊的结构  13-14
    1.1.3 内隐自尊的含义及测量方法  14-18
  1.2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  18-20
    1.2.1 关于结构性分离观点  18-19
    1.2.2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结合  19-20
  1.3 父母养育方式与自尊  20-21
  1.4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  21-24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  24-27
  2.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24
    2.1.1 研究目的  24
    2.1.2 研究意义  24
  2.2 研究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内容  24-26
    2.2.1 研究构想  24-25
    2.2.2 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25-26
  2.3 研究特色与创新  26-27
    2.3.1 工具方面  26
    2.3.2 内容方面  26-27
第三章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  27-35
  3.1 引言  27
  3.2 研究目的  27
  3.3 研究设计  27-32
    3.3.1 被试  27-28
    3.3.2 测量工具  28-31
    3.3.3 施测过程  31
    3.3.4 数据处理  31-32
  3.4 结果与分析  32-35
    3.4.1 GNAT内隐自尊效应  32-33
    3.4.2 IAT内隐自尊效应  33-34
    3.4.3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34-35
第四章 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关系  35-44
  4.1 研究目的  35
  4.2 研究设计  35-36
    4.2.1 被试  35
    4.2.2 研究工具  35-36
  4.3 结果分析  36-44
    4.3.1 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特质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  36-39
    4.3.2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分析  39-44
第五章 讨论和总结  44-54
  5.1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44-47
  5.2 父母养育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  47-49
    5.2.1 父母养育方式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47
    5.2.2 父母养育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47-49
    5.2.3 父母养育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  49
  5.3 人格特质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  49-52
    5.3.1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49-50
    5.3.2 人格特质与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  50-51
    5.3.3 不同性别、不同自尊水平的人格特点  51-52
  5.4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与展望  52-54
    5.4.1 使用测验  52-53
    5.4.2 样本  53
    5.4.3 未来研究与展望  53-54
参考文献  54-58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58-59
致谢  59-60
附录  60-66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2.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3.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4.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5. 自尊类型、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B849
  6. 惩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B844.2
  7. 中专生复原力的相关研究及干预实验,B844.2
  8. 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B844.1
  9. 基层公务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630.3
  10.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11.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1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虚拟社区使用偏好的调节作用,B841
  13. 关于《山月记》的“欠缺”问题,I313.074
  14. 大学生在网络舆论心理中的认知失调研究,G206
  15. 人格特质、社群承诺和品牌认同的关系研究,F224
  16. 面子威胁对消费者品牌标识偏好影响研究,F224
  17. 灼口综合征患者人格特质、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的相关性研究,R781
  18. 自我结构和自尊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结果的影响,B841
  19. 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D669.5
  20. 一线警察的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C912.6
  21.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