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文本到绘画:《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研究

作 者: 唐勉嘉
导 师: 戴燕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 《女史箴图卷》 《列女仁智图卷》
分类号: J2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顾恺之(345-406)是东晋(316-420)重要画家。《晋书》中有他的传记,《世说新语》中有诸条关于他的逸闻。他的画,现存还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与《列女仁智图卷》的摹本,散见于国内与欧美博物馆。他还有三篇传世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集中探讨谋篇布局等绘画技法,他强调摹写的重要性,又特别重视画人物要传神。在美术史上,顾恺之的地位很高,对他绘画的研究也很多。近代以前的研究重点,基本是在对他的品第之高低以及他的绘画、画论对后世的影响上面,著名的评论有南齐(479-502)谢赫(生卒年不详)的《古画品录》,唐代(618-907)张彦远(815-907)的《历代名画记》,元代(1271-1368)汤垕(生卒年不详)的《画鉴》,清代叶德辉(1864-1927)的《观画百咏》等。近代以来的研究则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确定顾恺之的生卒年代,第二是从美学角度探讨顾恺之的“传神”理论,第三是对顾恺之的三篇画论作文献整理,第四是揭示顾恺之传世绘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重要的著作有马采编著的《顾恺之研究》(1958)、俞剑华、罗东子、温肇桐等三人编著的《顾恺之研究资料》(1961)和袁有根、苏涵、李晓庵的《顾恺之研究》(2001)。在海外,20世纪初的一批日本学者对顾恺之及其画作的时代进行过考证;北美地区的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也往往涉及到顾恺之及其画作,如《中国绘画三千年》(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ainting)、《中国绘画史》(Chinese Painting)等,对顾恺之其人的真实性还有所怀疑。本文接受以上前人研究的成果并认为,首先,顾恺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其次,尽管传世的顾恺之画作大多为后代摹本,但是这些摹本的构图都非常接近,可见出自同一母本。这种对母本的忠诚,体现出后代画家对典范作品学习的热情,这也是本文就顾恺之及其三幅绘画展开讨论的前提。虽然它们都是后代摹本,但是不影响本文围绕这几幅绘画是如何从文本转化来的这一问题加以探讨。此外,由于前人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有关顾恺之生平及其作品的考证与顾恺之美学思想的阐发这两方面,忽略了对其作品其他方面的研究,未能很好地进行其传世画作与其创作所依据文学文本间的协同效应的研究,也没有拓展至诸如顾恺之作品与宗教的关联等话题。因此,本文跳出以顾恺之画论为枢机的研究方法,以其三幅画作的传世摹本为主干,结合顾恺之三幅传世绘画依据的文本来源:曹植(192-232)的《洛神赋》、张华(232-300)的《女史箴》、刘向(约公元前77-前67年)的《列女传》,揭示文字与绘画间的转换方式,并尝试从宗教与女性主义两方面进一步讨论。本文的研究宗旨是利用这三幅绘画所依据的文学文本,对照画作进行研究,针对从文本到绘画这一研究环节的盲点,搭建文学研究与艺术史研究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同题作品的研究,辨析出文学书写中的“神女”、“列女”传统与相应的绘画传统之间的关系及异同。本文共分两章,第一章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为研究对象,分为三节。首先讨论了绘画作品及其文学来源《洛神赋》间是如何经过“迁想妙得”的,这部分主要依据我在加拿大交流期间的艺术史课程论文《欲望的达成——(洛神赋〉》(Fulfilling Desire:The Nymph Of The Luo River);其次,从顾恺之与道教的关系这个角度分析《洛神赋图卷》的创作诱因;第三,分析“洛神”主题是如何走出“神女”传统的荫蔽,成为被独立吟唱的主题。第二章以《女史箴图卷》与《列女仁智图卷》为研究对象,分为三节。首先分析了《女史箴图卷》是如何由张华的《女史箴》转换而来的,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列女仁智图卷》与《列女仁智传》的转换;第三,讨论了该类政治教化画作在体现纲常伦理的“教化”目的下的意外之得——更精致细腻的对女性的描摹,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观看。之所以选择这三幅绘画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这三幅绘画都是从文学作品转化而来的,从这种转化过程中,可以探讨两者质料之间的转换机制;其二,这三幅画都以女性为题材,无论描绘了虚构故事中的女性还是历史故事中的女性,都折射了男性对女性展开的观看。总的来说,本文的指导思想是发挥文本的优势,详细分析顾恺之的传世画作,辨析出文学书写中的“神女”、“列女”传统与相应的绘画传统之间的关系及异同。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引言  7-12
  一、顾恺之生平及作品  7-8
  二、顾恺之研究史回顾一(1911年以前)  8-9
  三、顾恺之研究史回顾二(1911年以后)  9-10
  四、顾恺之研究回顾三(国外研究)  10-11
  五、目前研究欠缺  11-12
第一章 《洛神赋图卷》  12-30
  第一节 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卷》  12-17
  第二节 道教的诱惑:天师道信仰与《洛神赋图卷》的创作  17-23
  第三节 着魅与祛魅:"洛神"在后代的回响  23-28
  小结  28-30
第二章 《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  30-44
  第一节 多重的考验:从《女史箴》到《女史箴图卷》  30-34
  第二节 富于包孕的时刻:从《列女传》到《列女仁智图卷》  34-38
  第三节 微妙的变奏:在"列女"由书写通往绘画的途中  38-42
  小结  42-44
结语:欲望的达成  44-46
图板目录  46-58
  洛神赋图卷  46-51
    故宫博物馆藏本  46-49
    辽宁博物馆藏本  49-50
    舍弗利尔博物馆藏本  50-51
  后代洛神图  51-52
  女史箴图卷  52-54
    大英博物馆藏本  52-53
    故宫博物馆藏本  53-54
  列女仁智图卷  54-55
  列女图 武梁祠石刻  55-56
  列女图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画屏风  56-57
  马王堆T型帛画  57-58
参考文献  58-62
后记  62-63
注释  63-72

相似论文

  1. 传顾恺之《列女图》研究,J205
  2.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与魏晋画风,J209.2
  3. 从顾恺之的形神观谈中国人物画创作,J209.2
  4. 晋唐绘画色彩观演变研究,J209.2
  5. 顾恺之艺术思想初探,J209.2
  6. 与生活对话,J209.2
  7. 荷兰的面孔,J209.563
  8. 实景与虚境,J209.2
  9. 西域画风对晋唐绘画的影响,J209.2
  10. 女性美的不同诠释,J209.1
  11. 中国古代绘画的隔代继承现象,J209.2
  12. 图像中“侠”的衍变,J209.2
  13. 毛泽东时代的现代性想象,J209.2
  14. 从滕固的交游看其美术史学思想的渊源及形成,J209.2
  15. 抗战烽火中的桂林美术展览研究,J209.2
  16. 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J209.2
  17. 走出困境—余干县美术发展的对策研究,J209.2
  18. 论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的影响,J209.2
  19. 岭南画派的渊源及其地域特征,J209.2
  20. 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209.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