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 者: 李会朋
导 师: 尚东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分类号: R5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及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高、临床病理变化复杂,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时,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SAP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胰腺组织大范围出血性坏死,并可迅速累及邻近周围组织。临床上大多数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液透析、镇静、解痉、抑制胰酶分泌、激素及抗生素应用、外科手术、中药、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法,尽管近几年SAP病死率和并发症有所下降,但目前的治疗均缺乏特异有效性,很难完全逆转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取材方便、创伤性小、低免疫原性、可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等特点。近来国内外研究表明BMSCs可通过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和调节蛋白以对抗细胞凋亡、器官纤维化和炎症反应,其免疫调节作用也表现在能够上调具有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从而对受损组织器官发挥保护和修复及控制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观察同种异体BMSCs移植对SAP模型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证实BMSCs在SAP时对抗炎症反应、保护和修复受损胰腺组织的重要作用,为BMSCs在SAP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对SAP模型大鼠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有助于为临床遏制急性胰腺炎病程进展,降低SAP死亡率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BMSCs,获得第3代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45、CD90,同时应用成骨、成脂肪样细胞诱导分化方法鉴定所获得的BMSCs。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备SAP大鼠模型。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O),模型组(SA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组、大承气汤(ZY)治疗组、中西医结合(ZXY)治疗组,每组12只。BMSCs组采用同种异体BMS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ZY组采用大承气汤灌胃治疗;ZXY组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并用。通过DAPI标记BMSCs体内示踪、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6与IL-10含量、测定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含量、观察胰腺大体解剖与组织病理学切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率等方法,分析BMSCs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对SAP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结果:1.BMSCs呈纺锤形、三角形、多角形等形态,增殖快的细胞趋向集落样生长,经过传代培养,细胞形态逐渐均一,组份逐渐得到纯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BMSCs细胞表面CD90呈阳性表达约91.39﹪,CD45呈阴性表达约99.72﹪;经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阳性。2.模型组大鼠术后24h,开腹可见胰腺肿大,出血坏死表现,腹腔内有大量血性腹水,大网膜处见有浅黄色皂化斑。组织病理学切片见胰腺实质大片出血,凝固性坏死,小叶结构模糊不清,胰腺组织间隙及实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各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其中ZXY组病变程度最轻。3.(1)DAPI标记的BMSCs体内示踪:荧光显微镜下可见BMSCs组胰腺冰冻切片管腔组织中有明亮蓝色荧光细胞,SAP组大鼠观察不到有明亮蓝色荧光的细胞。提示BMSCs在SAP模型大鼠中能定位于受损胰腺组织。(2)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含量,SAP组较SO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治疗组较SAP组均显著性下降,且ZXY组下降水平最明显(P﹤0.01)。(3)SAP组大鼠血清炎症介质IL-6水平较SO组显著升高(P﹤0.01),各治疗组IL-6水平较SAP组均显著下降,且ZXY组下降水平最明显(P﹤0.01)。SAP组及各治疗组大鼠血清炎症介质IL-10水平较SO组均显著升高(P﹤0.01),BMSCs组与ZXY组IL-10水平较SAP组均明显升高(P﹤0.05),ZY组IL-10水平较SAP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鼠血清CD4~+CD25~+T细胞百分率,SAP组较SO组显著下降(P﹤0.01),ZY组较SAP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组及ZXY组较SAP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建立了良好的BMSCs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获得的第3代以后的BMSCs成均一的纺锤形,纯度达到90﹪以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以及成骨、成脂肪样细胞诱导分化均证实所获得的细胞符合BMSCs特性。2.通过BMSCs移植与中药大承气汤治疗,减轻了SAP模型大鼠炎症、腹水、出血坏死等病变情况,降低了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炎症介质IL-6的含量,与SAP组比较,各治疗组抗炎细胞因子IL-10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鼠死亡率都明显降低。通过DAPI标记BMSCs体内示踪实验表明BMSCs能通过血循环迁移至胰腺炎受损部位,从而参与胰腺受损组织保护与对抗胰腺炎症反应。SA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较SO组显著下降,BMSCs移植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明显提高,提示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BMSCs对抗炎症反应的过程。各治疗组相比较中西医联合用药组病理改善最明显,各项检测指标最优,因此BMSCs与中药联合用药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率对抗炎症反应,遏制SAP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

全文目录


一、摘要  6-12
  (一) 中文摘要  6-9
  (二) 英文摘要  9-12
二、正文  12-30
  (一) 前言  12-13
  (二) 材料与方法  13-18
  (三) 结果  18-22
  (四) 讨论  22-27
  (五) 结论  27-28
  (六) 参考文献  28-30
三、文献综述  30-41
  (一) 正文  30-37
  (二) 参考文献  37-41
四、附图  41-45
五、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TRAIL对肿瘤侵润CD4~+CD25~+ Treg的调节作用,R730.2
  2.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3.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4.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5.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7.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8.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R392
  9.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0.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11. 清胰Ⅱ号制剂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657.51
  1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效应对一氧化碳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R329
  14.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5.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移植途径的实验研究,R651.2
  17. 转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对胶质瘤趋向性的研究,R739.4
  18. 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GF-β1在斑秃患者的表达研究,R758.71
  19. 四点弯曲应力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R329
  2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后心衰近期疗效观察,R542.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胰腺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