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燕山夜话》看邓拓的新闻思想

作 者: 杨玉珊
导 师: 韩爱平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燕山夜话》 思想性 新闻性 受众本位
分类号: G21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燕山夜话》是邓拓以马南邮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开设的一个杂文专栏。该专栏历时一年半,从1961年3月19日第一篇《生命的三分之一》开始,到1962年9月2日最后一篇《三十六计》止,共计153篇杂文。《燕山夜话》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多数为号召群众读书、学习的知识性杂文,并广涉医学、教育、历史、文化等领域,为群众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科学的建议。邓拓“大手笔写小文章”的创作风格使《燕山夜话》达到了当时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新闻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其作品在世界范围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邓拓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他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坚持走群众路线;他强调人民群众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报纸要做关心群众的“热心人”。这些新闻思想在《燕山夜话》中都有体现,从而使《燕山夜话》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人文关怀精神和文化拯救意识,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和热情反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及经久不衰的阅读魅力。电子技术、数字媒体发展至今,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被打破,传受双方的互动趋向即时化、随时化。副刊应发挥正刊的“后花园”的功效,配合正刊的新闻报道,改进传播技巧,注重激励受众和报纸进行互动、沟通,有针对性地给受众提供具体的需求信息,从而使正刊副刊二者共同形成有效的合力,实现传播的和谐态势。在《燕山夜话》中,邓拓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读者的问题,积极地激励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满足其需求,真正实现了读者预期的反馈效果。这方面,邓拓给当代的媒体工作者创办副刊、改进副刊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提供娱乐是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之一。然而,在多元社会下,媒介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愈来愈沉迷于传媒所构筑的娱乐狂欢之中。因此,防止媒介的媚俗倾向,以思想性来实现文化语境的拯救和保护,就成了报纸等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副刊要充分发挥教化功能,担负起科学引导受众思想的重任,就必须利用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来增强思想性。在传播知识和趣味的过程中,以渗透其中的思想性对受众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而《燕山夜话》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副刊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9
一、《燕山夜话》的诞生和社会影响  9-14
  (一) 《燕山夜话》的诞生背景  9-11
  (二) 《燕山夜话》及其作者的不幸遭遇  11-13
  (三) 《燕山夜话》的影响  13-14
二、《燕山夜话》—读者的“小百科全书”  14-19
  (一) 关注养生保健和医学发展  15-16
  (二) 强调科学教育青少年  16-18
  (三) 重视文化保存  18-19
三、邓拓新闻思想在《燕山夜话》中的体现  19-37
  (一) 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深入调查研究  21-24
  (二)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富含批判精神  24-27
  (三) 坚持受众本位,加强传受互动  27-33
  (四) 突出知识性、思想性  33-37
结语  37-39
注释  39-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中国情感真人秀节目本土化探析,G222
  2. 《大宋宣和遗事》研究,I207.412
  3. 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中的“三性”原则,J905
  4.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G623.5
  5. 批判与救赎,G222
  6. 范仲淹赋研究,I207.22
  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思想性成效研究,G633.2
  8. 论鲁迅小说在中学的接受与解读,G633.3
  9. 公交移动电视内容产品研究,TN949.2
  10. 崔曙海的《号外时代》研究,I207.42
  11. 论鲁迅后期杂文艺术特征,I210.4
  12. 王符的心理学思想研究,B84-09
  13. 秦观词比兴手法初探,I207.23
  14. 论端木蕻良的寓言小说,I207.42
  15. 清末民初黑幕小说研究,I207.42
  16.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分类研究,G257
  17. 消费主义语境下电影受众本位研究,J905
  18. 陈确的心理学思想研究,B84-09
  19. 《豆棚闲话》研究,I207.419
  20. 并肩媲美的奇葩,J832.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