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系统净化水质的效应和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 唐静杰
导 师: 张光生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系统 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 植物吸收作用 微生物去除作用 硝化反硝化细菌 DAPI
分类号: X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湖泊水体的环境现状令人堪忧。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水域环境富营养化呈现加剧恶化的趋势。据报导,我国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化湖泊占我国湖泊总量的66%和22%。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水域已占太湖总面积的83.5%以上。2007年5月29日发生在无锡市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在国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如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恢复水体综合功能,己成为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有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本实验通过构建植物-微生物系统,对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第一阶段室内实验以水芹为试材,通过总磷(TP)或总氮(TN)一个恒定,设计另一指标的浓度梯度,每个梯度设5个浓度,研究水体氮磷浓度和根际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总氮浓度对根际细菌数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即当在营养液氮盐充足情况下,当营养液氮盐浓度增高时,水芹菜根际细菌生长加快。总体上,在第14d时,根际细菌数较多,活性较大。在水芹-微生物系统去除营养盐氮、磷过程中,对氮的去除是以细菌为主;而对磷的去除则以植物吸收为主,根际磷细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河流或浅水湖泊可以适当配置水芹进行生态修复。(2)第二阶段室内实验以香根草、水葫芦、水芹为试材,设计总磷梯度恒定,改变总氮浓度,研究水体氮磷浓度、植物量和细菌数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三种水生植物去除营养盐氮、磷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所设置的三个TN浓度下,各有一种植物能够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且能较好地促进根际细菌的生长。比较而言,水芹系统对高浓度氮的吸收能力强,水葫芦系统对高浓度磷的吸收能力强。而且香根草、水芹耐寒,水葫芦耐高温,适于在一些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的河段和湿地处理时的交替使用,不仅可以用于水面绿化,而且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而研究香根草、水芹、水葫芦对水体污染的改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3)太湖十八湾野外示范工程实验结果表明,削浪工程能显著削弱波浪的能量,削减波高,波高削减系数达到75%左右。当波浪继续通过第二层生态削浪带后,波高更低,不到1cm。物理削浪带和生态削浪带有效削减了风浪。且示范实验区内挺水植物香根草生长繁茂,漂浮植物水葫芦与空心菜生长良好,没有发生逃逸现象,沉水植物菹草生长尚可。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研究背景  9-10
    1.1.1 当前我国湖泊存在的主要问题  9
    1.1.2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9-10
    1.1.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0
  1.2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措施  10-12
    1.2.1 生态修复原理及其目标  10-11
    1.2.2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机理  11-12
    1.2.3 水生植物与根系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作用  12
    1.2.4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意义  12
  1.3 当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作用的研究状况  12-14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13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14
  1.4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6
    1.4.1 立题依据  14-15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16
第二章 挺水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能力研究  16-22
  2.1 前言  16
  2.2 材料与方法  16-19
    2.2.1 实验材料  16
    2.2.2 实验时间、地点  16
    2.2.3 实验方法  16-17
    2.2.4 药品与试剂  17-19
    2.2.5 仪器和设备  19
    2.2.6 统计分析  19
  2.3 结果与分析  19-21
    2.3.1 实验前后水体TP、TN 浓度变化及去除率分析  19-20
    2.3.2 根际细菌变化规律分析  20-21
  2.4 结论  21-22
第三章 漂浮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能力研究  22-31
  3.1 前言  22
  3.2 材料与方法  22-26
    3.2.1 实验材料  22
    3.2.2 实验时间、地点  22
    3.2.3 实验方法  22-25
    3.2.4 药品与试剂  25
    3.2.5 仪器和设备  25
    3.2.6 统计分析  25-26
  3.3 结果与分析  26-30
    3.3.1 实验周期内水质指标变化  26-27
    3.3.2 实验周期内微生物指标变化  27-29
    3.3.3 实验周期内植物体指标变化  29-30
  3.4 结论  30-31
第四章 太湖十八湾湖滨带水生植物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工程研究  31-38
  4.1 前言  31
  4.2 工程的选择及主要技术措施  31-33
    4.2.1 恢复水生植被,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优点  31-32
    4.2.2 工程的选择  32
    4.2.3 工程主要技术措施  32-33
    4.2.4 工程应用简介  33
  4.3 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33
  4.4 工程技术方案  33-36
    4.4.1 工程野外实验地点选择  33-34
    4.4.2 工程布置结构  34-35
    4.4.3 工程植物选择  35-36
  4.5 结论  36-38
    4.5.1 工程研究成果  36-37
    4.5.2 研究成果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37
    4.5.3 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7-38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38-39
  5.1 全文结论  38
  5.2 展望  38-39
致谢  39-40
参考文献  40-44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4

相似论文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R329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肝大部切除大鼠肝再生的研究,R657.3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R575.3
  4. 土壤细菌的荧光染色计数方法研究及一株放线菌的分离鉴定,S154.3
  5. 沙利度胺对于M_7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R96
  6. 栗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营养体不亲和性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S436.64
  7. 软件辅助柑橘染色体的核型与带型分析,S666
  8. 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 S.Y.Hu)的细胞学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S791
  9. 胶州湾细菌多样性及抗性细菌种类及其抗性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Q93
  10. 胎儿肠壁结缔组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诱导,R321
  11. 兔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在心肌内存活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R541
  12. 骨髓间质干细胞标记及再生肾样细胞的研究,R692
  13. 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肺癌组织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R734.2
  14. PVL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mRNA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R722.1
  15. 小麦感染蓝矮病植原体细胞病理学及几种防御酶活性变化,S435.121
  16. 不同株型水稻品种氮肥利用差异及其生理基础,S511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实验研究,R543
  18. 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及类黄酮对丛枝菌根形成影响的研究,Q948
  19. 牦牛胚胎附植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其通路的研究,S823
  20.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1.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湖泊、水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