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作 者: 谢楠
导 师: 邓仁丽
学 校: 遵义医学院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教学效能感 一般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 专业教学效能感 评价量表 培养方案 高校教师
分类号: R-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质性研究及评价量表的编制目的1.界定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University Teaching Efficacy, UTE)内涵及其特征。2.编制《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University Teaching Efficacy Scale, UTES),为高校管理者及各专业教师提供评价工具。方法1.UTE内涵、特征的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贵州省6所高校18名高校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整理并分析。2.量表的编制:以质性研究结果获得的维度为主线,结合文献资料,量表编制目的、原则,依据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Rand心理学基础及Armor、Berman测出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为理论框架,根据Gibson等(1984)文献综述法所提供的《教师效能感量表》(Teacher Efficacy Scale, TES)的结构为板式,编制UTES。即在原量表包含《一般教学效能感量表-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 Scale, GTES》、《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 Scale,PTES1》两个分量表的基础上,再增设第三个分量表《专业教学效能感量表-Professional Teaching Efficacy Scale, PTES2》。3.专家效度法:预试验前采用专家效度检验,对量表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对编制的条目进行初步筛选和修改。4.数理统计法:预试验后采用数理统计法中的项目分析对51例小样本预试验资料进行统计,筛选条目并修改,同时初步了解量表的信、效度。5.正式调查统计学分析:对贵州省6所高校209例大样本正式调查,再次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检测量表指标和结构效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确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1.UTE除涵盖GTE和PTE1以外,还包含特殊的PTE2,且三种教学效能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UTE特征具有个体性、境遇性、效能性。3.专家效度及预试验分析:专家通过部分条目措辞修改后一致通过了表面效度的评审;内容效度指数为0.8794;条目的一致性为0.8974;采用UTES(共计39个条目,其中GTES 10条,含b1-10;PTES1 17条,含c1-17;PTES212条,含d1-12。)对51例小样本预试验结果做项目分析,其中b5、c1、c2、c4、c8、c12 CR值不显著,a>0.05,结合专家意见,修改c1、c2、c4、c12措辞并保留,删除b5、c8。其余条目与总分均有相关关系,CR值达显著水准,a<0.05。重测信度系数为0.8130。编制后的UTES包含三个分量表,共计37个条目(其中GTES9条,含b1-9;PTES116条,含c1-16;PTES212条,含d1-12)。4.209例大样本调查结果信、效度分析:对UTES做项目分析,其所有条目与总分均有相关关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7个共同因子累计解释变异量为63.786%;UTES的内在一致性α系数为0.8270,折半信度系数为0.7785,其余三个分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985、0.8725、0.8675。结论与展望1.本研究运用心理与行为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评价学等理论,尝试界定UTE内涵及其特征。创造性提出了PTE2,丰富了UTE的内涵结构维度。2.通过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深度访谈法、专家效度法、数理统计法,构建UTE要素及评价指标,创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客观的、可行的UTES,为高校管理者及各专业教师提供可靠的评价工具。3.本研究的局限:由于时间、经费和条件的限制,仅将UTES作为高校教师自评量表来发展,没有扩展其作为管理者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核检表功能。4.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4.1运用UTES,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其成为专用评4.2通过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国高校专业教师中挑选足够的样本,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评价,在评价实施、计分及分数解释程序一致的情况下,建立常模,为解释评价结果提供可比较标准,在全国高校各专业教师中推广试用。4.3根据量表编制原则,编制护理专业教师专用教学效能感评价量表(University Nurse’s Teaching Efficacy Scale, UNTES),为护理教师整体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提供专用研究工具。第二部分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及培养方案的形成目的1.探讨、分析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根据分析结果,拟定护理教师循环式、立体化培养方案,从而为改善其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操作的模式。方法1.问卷调查:2010年10月-11月,采用分层和目的两种抽样方法相结合,对我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区11所高校内26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理教师,运用UTES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2.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构成法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法使用均数±标准差了解其总教学效能感及各维度的现状;多元线性回归用于了解其总教学效能感及各维度的影响因素;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了解各自变量与总教学效能感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了解总教学效能感及各维度的差异情形;多因素方差分析法(MANOVA)探讨总教学效能感得分组别不同的高校护理教师接受两种不同的再培训形式有无差异;路径分析了解各自变量与总教学效能感的因果关系。3.培养方案的形成:在统计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结果及文献,拟定高校护理教师循环式、立体化培养方案。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资料:高校护理教师年龄偏小、教龄偏短;高级职称占25%,初中级职称占75%;教师接受再培训机会较少、时间偏短。2.描述统计法结果:2.1 265位受试者中后74位为低分组,其中专职型教师27人(36.4%),双师型护理教师47人(63.6%)。2.2护理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效能感现状:PTE1>PTE2>GTE。3. 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结果:职称、专业一致性、教师类型、教学再培训与教学效能感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逐步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法)结果:UTE依次受教师类型、专业一致性、职称、教学再培训的影响;GTE仅受教师类型影响;PTE1依次受专业一致性、教龄、教师类型的影响;PTE2依次受职称、教师类型、专业一致性、教学再培训的影响。而年龄、学历、最高学历获取形式、工作年限、专业再培训这几方面对其UTE无影响。5.独立样本t-test检验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校护理教师其UTE及各维度均无差异(P>0.05),所学专业一致性、不同教师类型及有无教师资格证书的高校护理教师其UTE及部分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6.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结果:不同职称、参加不同时间段教学再培训及不同教龄组别的高校护理专业教师UTE、PTE2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7.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结果:UTE得分不同组别的高校护理教师接受两种不同形式的再培训无差异。8.多元回归分析之“强迫输入法”径路分析结果:在对护理教师UTE影响路径中有6条显著路径,职称、教师类型可能是影响护理教师UTE的一个中介变量。结论与展望1.护理师资队伍应逐步构建一支起点高、后劲足、结构合理的护理师资梯队。扩充护理教师编制,合理调整师生比,增加教师数量,为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到医院实践提供时间保证。2.根据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示今后高校护理专业在引进师资时,要充分考虑所需专业师资与毕业生的专业匹配性;高校护理专业教育应以中高级职称以上、教龄相对较长、学历以硕、博为主、有充足的教学经验的师资担任;另外,在护理教育这个特殊的专业中,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制定护理专业教师培养方案时,应首先加强护理专业教师对高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的培训,以增强GTE;在教龄≤5年和≥21年左右的两个阶段,也要注意提高PTE1;更不能放松对初、中级职称教师的PTE2的培养。3.相应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渠道。研究制定符合院情、易于操作的专业教师培养方案,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今后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除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资格认证及职称晋级的培训。不但要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还要注重培训的时机、内容、模式和效果评价等,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解除专业再培训对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效能感无显著影响的尴尬局面。构建合理公正的护理专业教师聘用、竞争、评价体系,为护理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模式。4.本研究的局限性4.1本研究仅对我国部分本科或以上的高校内从事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专职型和双师型)进行了调查,样本量及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4.2拟定的培养方案只针对在校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开发和研究。5.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5.1运用该评价量表,实现各类型(临床型、专职型、双师型)、各阶段(职业建立阶段、职业发展阶段、职业稳定阶段)护理教师UTE的个体内差异评价,并探讨拟定针对性培养方案。5.2进一步研究编制护理教师专用评价量表,减少该群体教学效能感研究结果的偏倚现象。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5-6
摘要  6-11
Abstract  11-19
前言  19-21
第一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质性研究及评价量表的编制  21-49
  一、概述  21-26
  二、方法  26-39
  三、结果  39-43
  四、讨论  43-48
  五、结论与展望  48-49
第二部分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及培养方案的形成  49-81
  一、概述  49-53
  二、对象与方法  53-56
  三、结果  56-68
  四、讨论  68-79
  五、结论与展望  79-81
参考文献  81-86
综述  86-94
  参考文献  91-94
附录  94-102
致谢  102-103
作者简介  103-104

相似论文

  1.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2.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G645.1
  3. 高校教师工作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645.1
  4.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5. 合肥地区高校教师对现行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G647.2
  6.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47.2
  7. 英国高校教师岗位招聘制度研究,G649.561
  8.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9. 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07.4
  10. 泰山医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G647.2
  11. 当代高校教师教育信仰问题研究,G645.5
  12.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现状研究,G807.4
  13. 浙江电大XX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完善研究,G728
  14.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R271.9
  15. 新疆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研究,G647
  16.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研究,G434
  17. 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G645.1
  18. 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研究,G647.2
  19. 高校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研究,G647.2
  20. 教师流动背景下新疆高校教师劳动契约研究,G64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