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圈教学法初探
作 者: 姚家锐
导 师: 王国均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文学圈教学法 读者反应理论 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学圈教学法是美国一种比较成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美国推行已有十五年之久。它起源于英语教师从事阅读教学时的独特发现,其实质是运用合作学习弥补阅读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它的引入与实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这种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活动融民主与多元为一体,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与独到见解,关注他们情感、审美、创造力、交流合作与自主学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通过在文学圈里的阅读、讨论、交流、分享,发现自我、提升自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成为终身阅读的爱书人。文学圈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无限生成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为我国的阅读教学提供宝贵借鉴。文学圈教学法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传统阅读教学易流于单向教学,而文学圈教学法将一人对多人的统一讲解和传授转变为小组自行讨论;将老师为唯一权威转变为学生个人意见受到高度重视;将短暂的密集型阅读行为转为长期的分散式阅读,这些优势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对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以介绍文学圈教学法的理念与基本程序为主,并结合本文作者的一点初步尝试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与运用文学圈教学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第一章综述文学圈教学法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论文要研究的范围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从介绍文学圈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入手,导出文学圈教学法的概念内涵、遵循原则与理论基础;第三章先介绍文学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物质条件,即文学圈教学法的教室文化氛围,同时还论及了文学圈教学法的活动特点;第四章介绍文学圈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尝试,对这一教学法提出反思;第五章客观分析文学圈教学法的优势与局限;第六章对文学圈教学法在我国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思考,并对其在我国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提出意见与建议。文学圈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广泛运用,而在我国尚处摸索阶段,作为一个目前还乏人问津的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肯定难免。本论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初步推广有参考价值。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一、导论 11-17 (一) 问题的提出 11-14 1.国外研究现状 12-13 2.国内研究现状 13-14 (二) 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14-15 1.研究的范围 14 2.研究的意义 14-15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7 二、文学圈教学法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17-30 (一) 文学圈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17-21 (二) 文学圈教学法的内涵 21-23 1."文学圈"里的学生 22 2."文学圈"里的教师 22 3."文学圈"的教室 22-23 (三) 文学圈教学法所要遵循的原则 23-25 1.学习过程从整体到部分 23 2.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活动 23-24 3.突显学习的意义与目的 24-25 4.提供交流互动机会 25 5.信赖并发挥学生潜能 25 (四) 文学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5-30 1.读者反应理论 25-27 2.合作学习理论 27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7-28 4.多重智力理论 28-29 5.建构主义理论 29-30 三、文学圈教学法的教室文化氛围与活动特点 30-40 (一) 教室文化氛围 30-36 1.教室设备 31 2.教室布置 31-32 3.教室图书角 32-33 4.座位安排 33-36 (二) 活动特点 36-40 1.圈内成员紧密依赖 36-37 2.个体、小组职责分明 37 3.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37-38 4.评价体现反思分享 38-39 5.学习角色轮流有序 39-40 四、文学圈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与实践尝试 40-61 (一) 文学圈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40-54 1.选择阅读材料 40-41 2.组成阅读小组 41-42 3.准备研讨角色 42-43 4.填写角色日志 43-47 5.扮演讨论角色 47-51 6.评价讨论成效 51-53 7.组成新的小组 53-54 (二) 教学尝试 54-61 1.教学基础和条件 54-55 2.教学过程 55 3.课堂实录片断 55-59 4.教后反思 59-61 五、文学圈教学法的优势与局限 61-71 (一) 文学圈教学法的优势 61-67 1.学习内容具体明确 61 2.合作方式巧妙灵活 61-62 3.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62-63 4.读写听说综合运用 63-65 5.反思评价针对性强 65-67 (二) 文学圈教学法的局限 67-71 1.角色要求较高 67 2.所需时间较长 67-69 3.各讨论组进度不一 69 4.教师负担加重 69 5.选材令人困惑 69-71 六、文学圈教学法的启示与实施 71-76 (一) 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 71-74 1.注重阅读材料选择的开放性 71-72 2.重视阅读思维的训练 72 3.强调口头与笔头能力的一致性 72-73 4.侧重教师角色的中介性 73 5.关注评价的非形式化 73-74 (二) 在新课程中的实施 74-76 1.平稳过渡,积累经验 74 2.认真对待,本土改造 74 3.整合资源,创造条件 74-76 参考文献 76-80 附录A 文学圈教学法实录(之一) 80-88 1.阅读目标 80 2.预设过程 80 3.课前准备 80-81 4.活动过程 81-88 附录B 文学圈教学法实录(之二) 88-99 1.推荐阅读材料 88 2.组成阅读小组 88 3.制作读书笔记 88-93 4.小组集体讨论 93 5.评价讨论成效 93-99 致谢 99-10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成果 100-101
|
相似论文
-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G633.3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G633.41
- 过程写作法与中职英语写作教学,G633.41
- 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研究,G633.41
-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G633.41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633.41
-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G633.3
- 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67
-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G633.6
-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G633.6
- 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G842-4
- 体育“B-learning”学习理论与实验研究,G807.0
-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艺术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1
-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所感知的积极相互依赖与自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H319
- 合作学习模式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策略使用及其效果实证研究,H319
- 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H31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