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性视角下女性身份的自我探询

作 者: 康英华
导 师: 珊丹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阿特伍德 《可食的女人》 两性视角 自我探寻 女性身份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探寻自我身份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因而,寻求身份便成为当代文学热衷的一个主题。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加拿大妇女如何探寻她们的身份自然成为加拿大女作家关注的对象。本论文旨在解读加拿大女性作家的作品,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这一主题。通过对阿特伍德小说——《可食的女人》的分析,探索了加拿大女作家笔下的身份寻求过程之中女性“沉沦-抗争-自我重建”的心路历程。阿特伍德对当代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的身份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她的以加拿大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加拿大社会中自我身份与社会角色相冲突的故事。迄今,阿特伍德已经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它们通常以置身现代西方社会的女性为题材,通过女性的视觉,描述了她们的困境与选择、迷惘与突破、探索与幸存之路以及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生存与追寻自我的命运。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具有传统形象,又在男性主宰的文化中始终具有异化感的女性,以及所谓的标准男人和给女性带来希望的好男孩儿的男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尤其具有主动、丰富的自我意识,她们有聪明才智,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对女性自身生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对社会的种种现象也有深入的思考,自我认知逐步提高。小说将性别角色和自我身份的探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妇女解放运动仍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从男女两性的视角出发,采用了对照,比较和举例的方法,对小说《可食的女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分析与对比,阐释当代妇女从安于现状的满足、被动的沉沦,到怀疑抗争、主动的选择,到最后的自我身份的认知与确证、从而实现自我构建的过程,成功探讨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如何一步步的产生自我意识,继而又实现自我,最后进行自我选择。使得阿特伍德的女性角色成为追寻独立、自我的形象,同时成为世界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阿特伍德的作品常常围绕各种矛盾的对立而又统一的双重性展开。在《可食的女人》中,阿特伍德将视线转向两性关系,通过描写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间的对立警示人们:如果没有自然的依托,人类文明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而完全摆脱物质文明的现代人也不可能重拾原始人的生活。同时,男性与女性共同组成一个人类总体,失去一方,人类将不成其为人类。男人和女人是在同时创造着对方,并在创造对方的同时确定着自身。因此,寻求女性身份已成为人类所探寻的主题,也是作者为女性身份的所提出的良好愿望。

全文目录


ABSTRACT  6-8
摘要  8-10
Acknowledgements  10-12
INTRODUCTION  12-16
Chapter One MARGARET ATWOOD AND HER THE EDIBLE WOMAN  16-21
  1.1 Literature Review  16-18
  1.2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dible Woman  18-21
Chapter Two WOMAN'S ROLE IN THE UPS AND DOWNS IN CANADA  21-27
  2.1 Woman's Bewilderment in Verge before Engagement-Marian  21-25
  2.2 Woman's Dilemma in Family Life-Clara  25-26
  2.3 Victimized Female's Image-the Office Virgins  26-27
Chapter Three FEMALE'S SELF-REALIZATION AND STRUGGLING FOR THEIR IDENTITY  27-35
  3.1 Judith Ann's Fighting for Her Fate  27-29
  3.2 Marian's Difficult Journey Searching for Her Selfness  29-35
    3.2.1 Self-Consciousness—after the Fall to Objection with Peter  29-31
    3.2.2 Anorexia—Symbol of the Struggling and Rebellion  31-35
Chapter Four FEMALE'S SEARCHING FOR THEIR IDENTITY FROM MALE'S APPROACH  35-47
  4.1 Joe-Offering No Hope to Marian  35-37
  4.2 Duncan-Arousing Self-Awareness to Marian  37-47
Chapter Five WOMAN'S RECONSTRUCTING THEIR IDENTITY  47-51
CONCLUSION  51-52
NOTES  52-53
BIBLIOGRAPHY  53-55

相似论文

  1. 微观权力下的女性身体与自我认知建构,I207.42
  2. 论《支那崽》和《荣誉与责任》中男性气概的形成,I712
  3. 《达·芬奇密码》的女性主义解读,I712
  4. 《藻海无边》中文化身份的解读,I753
  5.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女性哥特的继承与发展,I711
  7. 论阿特伍德的《可食的女人》、《浮生》、《使女的故事》和《羚羊与秧鸡》中国现代人类中心主义,I711
  8. 《盲刺客》中父权制下的压迫和反抗,I711
  9. 阿特伍德《盲刺客》的互文性,I711.074
  10. 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羚羊与秧鸡》和《洪水之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I711
  11.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边缘形象,I711
  12. 论《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的身份建构,I561
  13. 女性身份的追寻,I712
  14. 阿特伍德对神话人物的改写,I711
  1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梦境艺术,I711
  16. 试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与《洪疫之年》,I711
  17. 女性成长小说《秀拉》与《女勇士》中少数族裔女性成长研究,I712.074
  18. 迷惘、寻找与回归本真,I711.074
  19. 解析电影《紫色》中导致美国黑人女性身份危机的原因,J905
  20. 追寻意义,I711
  21.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三部小说中的戏仿,I711.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