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内耳的成像研究及应用

作 者: 明洁
导 师: 贾文霄
学 校: 新疆医科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内耳 磁共振水成像 3D TSE T2WI序列
分类号: R7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 MRH)的三种后处理方法,即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对内耳显示分别有各自优势,为不同内耳原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选择简单、合理、有效的扫描序列和最佳后处理方法,为临床无创评估内耳病变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80例无听力障碍的正常人及45例临床确诊为SNHL的患者行高分辨率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3D TSE T2WI)行横断面扫描,然后行3D TSE T2WI双侧斜矢状面扫描。对45例SNHL患者加扫T1WI,若该序列显示有异常信号则行T1WI扫描。数据采集后传至工作站利用ViewForum后处理软件行MPR、MIP、VR重建。观察正常内耳及内听道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测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值及不同后处理技术对内耳各解剖结构评分,分别行组间及不同后处理方法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1)正常志愿者组80例160耳均能清晰地显示耳蜗前庭神经、面神经、蜗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的细微解剖结构。(2)VR、MIP测量前、水平、后半规管最大径及管径,蜗管管径及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R、MIP图像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R、MIP、MPR显示膜迷路诸结构及神经的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5例病人中MRI内耳发现有9例异常(阳性率20%),共7种病变,其中儿童(小于14岁)以先天性异常-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最常见。结论:(1)内听道及膜迷路的细微结构可利用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得以立体而直观的显示,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2)MRH对SNHL病因的诊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是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3)在多种内耳水成像技术的后处理方法中,MPR在显示神经方面具有优势,VR在观察膜迷路形态方面更具优势,其图像更清晰,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显示的更加确切,能对内耳形态是否具有改变进行更有效地评估。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14
  1 研究对象  11
  2 内容与方法  11
  3 质量控制  11-13
  4 统计方法  13-14
结果  14-20
讨论  20-31
小结  31-32
致谢  32-33
参考文献  33-37
附录  37-40
综述  40-47
  参考文献  44-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47-48
导师评阅表  48

相似论文

  1. D-半乳糖诱导拟老化大鼠内耳中线粒体外膜易位酶tom40,tom20及线粒体内膜易位酶tim23的表达研究,R764.43
  2. 人中耳及外耳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R764
  3. 脉通方对糖尿病大鼠耳蜗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4.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显示胸导管的研究,R445.2
  5. 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显微解剖学研究,R764
  6. 磁共振成像在内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764
  7. P0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内耳和周围神经系统致病性差异的研究,R764
  8. 胆管梗阻的MRCP诊断,R445.2
  9. 小鼠听觉上皮发育及其相关分子机制,R764
  10. MnSOD基因转染对拟老化大鼠内耳的干预性保护,R764
  11. 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及对豚鼠螺旋神经元保护作用,R764
  12. 内耳畸形HRCT影像学研究及SNHL家系耳聋相关基因的检测,R816.96;R450
  13. 线粒体DNA4834缺失突变在内耳拟老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764
  14. 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耳蜗细胞凋亡的影响,R276.1
  15. 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的内耳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R764
  16. Smad4基因在小鼠内耳前庭发育中作用的初步研究,R764
  17. TLR4抗体对Hsp70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表达的干预性研究,R764.3
  18. 褪黑素缓释纳米粒拮抗耳氧化损伤实验研究,R764.43
  19. 壳聚糖—磷酸甘油凝胶系统应用于内耳局部给药的实验研究,R764
  20. 益气养阴逐瘀祛痰防治糖尿病大鼠内耳病变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研究,R276.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耳科学、耳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