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规律

作 者: 王宝良
导 师: 潘贤章;关庆伟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有机质 时空变异 长武县 土壤-景观模型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GIS技术、统计学方法及土壤-景观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1983~2008年25年来土壤表层有机质随时间变异规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长武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44±3.07 g·kg-1,变异系数为25.41%。从土壤-景观模型分析结果来看,依据地形因子、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所划分出的景观单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有着较好的关联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地形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是:林地>草地>园地>耕地,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园地>耕地;不同地形地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坡中>塬面>沟坡上部>塬边>沟底,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坡中>沟底>沟坡上部>塬边>塬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黑垆土>黄土性土>红土>河淤土,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河淤土>黄土性土>红土>黑垆土。从半方差图上可以看出,1983年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2008年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分布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83~2008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含量均值从9.90g·kg-1增加到了13.44g·kg-1。施肥量的增加,耕作措施的改变,土地利用由耕地向果园等的转化,及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沟坡植被的保护是引起土壤有机质积累的主要原因。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6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8
  1.2 土壤有机质概述  8-9
  1.3 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的研究现状  9-11
    1.3.1 国外研究进展  9-10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0-11
  1.4 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的研究方法  11-14
    1.4.1 传统统计学方法  11-12
    1.4.2 地统计学方法  12
    1.4.3 克里格插值  12-13
    1.4.4 土壤-景观模型  13
    1.4.5 “3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  13-14
  1.5 存在问题  14
  1.6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4-16
    1.6.1 研究内容  14
    1.6.2 研究目标  14-15
    1.6.3 技术路线  15-16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6-26
  2.1 研究区概况  16-22
    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6-17
    2.1.2 自然条件  17-22
  2.2 研究方法  22-26
    2.2.1 数据处理方法  22-23
    2.2.2 土壤采样方法  23-24
    2.2.3 测定方法  24-26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  26-35
  3.1 经典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有机质变异  26
  3.2 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  26-27
  3.3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特征值  27-29
    3.3.1 土壤有机质含量描述性统计  27-28
    3.3.2 土壤有机质的剖面分布  28-29
  3.4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景观分布  29-32
    3.4.1 不同景观单元的有机质含量描述性统计值  29
    3.4.2 景观因子的筛选及生成  29-31
    3.4.3 有机质含量与景观因子的线性回归分析  31-32
  3.5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等级图  32-33
  3.6 本章小结  33-35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时间变异分析  35-47
  4.1 1983~2008 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变化情况  35-36
  4.2 基于 GIS 和地统计学的土壤有机质时间变异性研究  36-41
    4.2.1 变异性分析  36-38
    4.2.2 插值分析  38-41
  4.3 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1-45
    4.3.1 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分析  41-44
    4.3.2 土地利用与土壤有机质关系分析  44
    4.3.3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  44-45
    4.3.4 耕作制度和土壤质地对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影响  45
  4.4 本章小结  45-4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7-49
  5.1 结论  47
  5.2 展望  47-49
参考文献  49-55
附录  55-56
详细摘要  56-58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3. 有机肥质量控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S63
  4.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5. 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研究,TD88
  6.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S512.11
  7. 基于GIS的棉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分区管理研究,S158
  8. 基于光谱分析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土壤信息检测研究,TP274
  9. 不同经营类型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率及影响因素研究,S714
  10. 山东省高密市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S158
  11. 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研究,F326.13
  12. 福建省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变异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F301.24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经济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S714
  14. 黄土区藻类回接之生境条件及氮磷营养研究,Q948
  15. 城市河流水质空间变异性研究,X824
  16. 保障粮食安全导致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X171;F326.11
  17.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毛白杨人工林碳密度研究,S718.55
  18. 黄土高原庙岭流域刺槐、毛白杨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S714
  19.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刺槐、侧柏人工林耗水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S791.38
  20. 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S714
  21. 香蕉园土壤水肥时空变异及其与香蕉生长、产量的关系研究,S668.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