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

作 者: 陈静云
导 师: 袁振洲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区域综合交通 交通网络 通达性 交通分配
分类号: U1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3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是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完善程度、交通方式组合合理性、综合交通网络便利性的反映,为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和运营组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单种交通方式通达性和连通性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概念,分析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因子,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计算模型,最后以京沪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为实例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了通达性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概念;总结了通达性度量方法,并将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为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作参考。(2)分析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交通网络因素、空间因素、交通方式因素、距离因素、费用因素和人的因素,前五个因素为综合交通网络节点和网络线路所具备的特质,其中人的因素重点分析了用户出行动机和用户路径选择行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影响因素为建立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评价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3)量化了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节点重要度因子的定性、定量因素指标,对其量化;通过加权平均多种交通方式的旅行时间量化了综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因子;按行政级别对线路重要度因子进行量化;通过综合交通网络用户平衡配流计算线路流量。(4)研究了基于用户路径选择的综合交通网络平衡配流。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基于用户出行需求的方式吸引函数,建立了综合交通网络交通分配模型,并对交通流量分配做了流程分析,从理论上实现了综合交通网络交通流平衡分配。(5)根据交通网络特点,合理利用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影响因子,建立了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计算模型,并用实例证明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绪论  10-15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12
  1.3 相关概念解释及研究内容  12-13
    1.3.1 概念解释  12-13
    1.3.2 研究内容  13
  1.4 研究思路  13-15
2 通达性理论及度量方法研究  15-24
  2.1 通达性涵义  15-16
  2.2 通达性度量方法  16-24
    2.2.1 基于几何网络的度量方法  16-21
    2.2.2 基于拓扑网络的度量方法  21-22
    2.2.3 几种常用的通达性评价方法的比较  22-24
3 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影响因素研究  24-46
  3.1 交通网络因素  24-27
    3.1.1 交通网络构成  24-25
    3.1.2 综合交通网络形态  25-27
  3.2 空间因素  27-28
  3.3 交通方式因素  28-36
    3.3.1 技术特征—速度  28-29
    3.3.2 技术特性—运输能力  29-32
    3.3.3 服务特性  32-33
    3.3.4 可持续发展性  33-35
    3.3.5 各运输方式适用范围  35-36
  3.4 距离因素  36-37
  3.5 费用因素  37-39
    3.5.1 运输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37-39
    3.5.2 运输的外部成本  39
  3.6 人的因素  39-46
    3.6.1 用户出行动机理论  40-42
    3.6.2 运输方式选择与路径选择的关系  42-43
    3.6.3 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规律  43-46
4 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计算  46-57
  4.1 综合交通网络用户平衡配流  46-50
    4.1.1 综合交通网络方式吸引函数建立  46-48
    4.1.2 分配模型的建立  48-50
  4.2 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影响因子  50-55
    4.2.1 节点重要度  50-51
    4.2.2 综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51-52
    4.2.3 线路重要度  52-55
  4.3 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计算  55-57
5 实例应用与分析  57-73
  5.1 2006年无项目通达性计算  58-68
    5.1.1 节点重要度计算  59-62
    5.1.2 综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62-65
    5.1.3 线路流量  65-66
    5.1.4 京沪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达性计算  66-68
  5.2 2010年有项目通达性计算  68-73
    5.2.1 京沪高铁介绍  68-69
    5.2.2 综合交通网络用户平衡配流  69
    5.2.3 通达性计算  69-71
    5.2.4 实例对比分析  71-73
6 结论与展望  73-75
  6.1 主要工作成果  73
  6.2 研究展望  73-75
参考文献  75-77
作者简历  77-79
学位论文数据集  79

相似论文

  1. 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需求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U491.14
  2. 基于智能优化的交通分配问题的求解算法研究,O224
  3. 郑州城市经济区五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F592.7
  4. 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F224
  5. 基于时间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统研究,U491
  6. 基于路段流量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清分方法研究,U495
  7. 成渝经济区铁路发展研究,F532.8
  8. 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城市道路网络失效相关性研究,U491
  9. 考虑路网影响的互通式立交桥选型研究,U448.17
  10. 基于路网备用能力最大化的信号优化研究,U491.51
  11. 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平衡分析理论研究,O242.1
  12. 区域综合交通客运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U11
  13. 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城市中心区交通瓶颈识别与疏导策略研究,U491
  14.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评价研究,U11
  15. 区间不确定下的交通需求预测,U491.14
  16. 网络形态分层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治理研究,U239.5
  17. 中观仿真及其在城市交通区域控制中的研究和应用,U491.112
  18. 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路网通行能力研究,U491
  19. 物流枢纽城市的物流用地规划研究,TU984.113
  20. 基于单目的地路网模型的应急疏散交通规划研究,U491
  21.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期风险体系研究,U239.5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综合运输 > 综合运输体制与结构 > 运输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