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族中元节仪式研究

作 者: 张翠霞
导 师: 邢莉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白族 中元节 节俗仪式 村落信仰 仪式变迁
分类号: K8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4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元节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元节的节日文化所固有的特点,加上破除“迷信”思想的影响,中元节节日民俗一直没有受到学界普遍关注。本文是中元节节俗仪式的村落民俗研究,以大理白族龙龛村中元节(当地人称为“七月十四”)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村落中元节节俗仪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田野调查的资料,在村落民俗研究模式下在“七月十四”的村落节日传统中解释节俗仪式的内在运行逻辑及其过程、内涵与功能。节日具有自己内在运行的机制,龙龛村“七月十四”具有两套节日祭祀系统,即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两类性别祭祀组织,即“耍香龙”和“莲池会”妇女的“拜经”和“撒粥”,它们赋予节日以丰富的内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节日文化空间。节日祭祀仪式的进行,不仅展示了仪式运行的内在逻辑,而且展现了村民深层的信仰世界。其次,借助节俗仪式来解释“七月十四”村落节日传统的意义与传承。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作为“七月十四”的核心不断被重复展演,“在历史上从未中断过”,其传承的动力在于村民对于仪式意义的深信不疑。笔者依靠田野口述史的材料,以节日祭祀仪式为核心展现了一个动态的节日仪式发展演变过程。尤其通过对“耍香龙”仪式的组织、举行等的口述史材料的分析,展现村落“七月十四”的节日传统,并对维系节日传承的核心力量进行探究。论文第一章主要着眼于对村落中元节节俗仪式调查点的介绍,论述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大理地区及其调查村落的生境文化;第二章的写作主要依靠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是大理白族村落龙龛村的“七月十四”的田野民族志;第三章在民族志撰写的基础上,对村落节俗仪式的内涵及其所体现的村落信仰观念进行了“深描”;基于前三章对村落节俗仪式现存状态的全面研究,第四章的写作则从历时的角度,通过口述史资料对“七月十四”节俗仪式进行了观照,力图展示在村落历史变迁中节日所承载的村落民众的现实历史记忆和深藏于节日背后的真实的村落生活;余论部分是笔者对村落中元节节俗仪式变迁过程和趋势的简单思考。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绪论  8-21
  一、选题缘起  8-10
  二、研究综述  10-17
  三、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  17-18
  四、本文使用的地方概念及其他  18-21
第一章 大理龙龛村:"七月十四"的生成语境  21-32
  第一节 复合文化中的大理  21-27
    一、自然地理环境  21-22
    二、社会文化  22-27
  第二节 本土观念中的龙龛村  27-32
    一、作为行政空间的龙龛村  27-29
    二、作为仪式空间的龙龛村  29-32
第二章 村落生活中的"七月十四"  32-60
  第一节 家庭祭祀  32-47
    一、一般家庭的家庭祭祀  33-41
    二、"烧新包"家庭的家庭祭祀  41-47
  第二节 村落祭祀  47-60
    一、"耍香龙"仪式  47-57
    二、莲池会妇女祭祀仪式:"拜经"、"撒粥"  57-60
第三章 "七月十四"节俗仪式和村落信仰观念  60-80
  第一节 村落"七月十四"节俗仪式阐释  60-68
    一、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相结合的祭祀仪式系统  60-61
    二、祭祀仪式边界的分明和仪式空间的相对稳定  61-62
    三、人、"祖灵"共居的场域形成的独特节日文化空间  62-63
    四、"耍香龙"仪式的传承和口头神话的消失  63-64
    五、家庭与村落祭祀中的老人角色权威  64-68
  第二节 "七月十四"祭祀仪式中的村落信仰观念阐释  68-80
    一、祭祀仪式中直接外显的灵魂观念和祖灵信仰  68-74
    二、祭祀仪式中隐藏的本主崇拜  74-80
第四章 "七月十四"祭祀仪式与村落节日生活  80-94
  第一节 仪式:"七月十四"节日生活的核心  80-88
    一、"七月十四"节日祭祀仪式与村落记忆  83-84
    二、"七月十四"村落祭祀仪式中的行为叙事  84-85
    三、"七月十四"村落祭祀"耍香龙"仪式中隐含的"力场"  85-86
    四、"七月十四"节日祭祀仪式的社会交流性  86-88
  第二节 节日:村落生活的历史折射  88-94
    一、1949年以前:仪式中的"本家"和"绅老"  89-90
    二、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仪式的征用和"国家在场"  90-93
    三、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仪式中的"搭头"和村干部  93-94
余论 对节俗仪式变迁的思考  94-98
参考文献  98-102
附录一  102-106
附录二  106-10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8-109
后记  109-110

相似论文

  1.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2.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核心启动子区A-6G多态性与白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R544.1
  3. 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白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R544.1
  4. 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B948
  5. 剑川县沙溪镇白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G127
  6. 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TS941.2
  7. 平武白马人“跳曹盖”仪式调查研究,G122
  8. 云南大理白族银器艺术研究,J526
  9. 白族建筑门窗装饰艺术研究,J525
  10. 电视媒介与韦家村七月十五鬼节祭祖仪式变迁的相关性研究,K892.4
  11. 情报学视角下白族大本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826
  12. 白族大本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826
  13. 剑川白族调音乐形态与传承发展研究,J607
  14. 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J607
  15. 白族村社政治关系研究,D422.6
  16.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政策研究,D635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云南喜洲传统聚落空间和形态初探,TU-05
  18. 大理白族民居院落研究,TU-80
  19. 大理白族民居的演变与更新研究,TU-05
  20. 当代农村婚嫁仪式变迁研究,K892.22
  21. 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话语音研究,H1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节日、节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