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色特尔扎布传》研究

作 者: 夏日草力
导 师: 萨仁格日勒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色特尔扎布传》 民间文学性 历史性 风俗习惯
分类号: I20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创作于18世纪的《色特尔扎布传》是以历史人物为主人公,历史事件为故事情节的作品。通过叙述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与准噶尔部之间,以政治联姻的形式达到和平共处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卫拉特蒙古各部落间的内部矛盾。以着力刻画智勇双全的土尔扈特公主色特尔扎布的形象,赞颂了主人公大公不私、知难而进的伟大精神。本文着力分析探讨了《色特尔扎布传》中所体现的民间文学特性及卫拉特民风民俗。并探寻了本故事与历史真相间的联系。全文由五部分组成,即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导论部分由三个小节组成。第一节主要介绍了《色特尔扎布传》的版本、搜集整理情况及研究状况。第二节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所使用的材料。第三节叙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第一章,介绍了《色特尔扎布传》的各版本及其分布情况,并探究了本故事的民间文学特性。与此同时简单分析了有关《色特尔扎布传》的其他民间故事。第二章,主要分析探讨了《色特尔扎布传》与历史真相间的联系。首先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历史人物逐一进行比较,探寻了本故事的历史渊源。其后将历史事件与故事情节进行比较,探讨了《色特尔扎布传》与历史真相间的联系。第三章,着力探究了《色特尔扎布传》中所体现出来的卫拉特蒙古族民风民俗及其对整个故事的影响。结论部分,进一步总结概括了《色特尔扎布传》中所体现的民间文学特性,及其与历史真相间的渊源关系。并作出了《色特尔扎布传》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故事梗概,口口相传为传播形式的文学作品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色特尔扎布传》中所体现的民风民俗,得出了本故事与诸多民间故事一样,蒙古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其创作土壤,是几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的结论。《色特尔扎布传》中所体现的不同时期的民俗,丰富了作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7
目录  7-9
正文  9-85
参考文献  85-9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91-92

相似论文

  1. 中日民俗中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K893.13
  2. 马克思的生产性思想,A811
  3. 历史城镇景观保护规划研究,TU986
  4. 意识形态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A811
  5. 论刘少奇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贡献,D239;A84
  6. 论南海海域U形线的法律性质,D993.5
  7. 美加北极群岛水域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993.5
  8.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历史性突破,A849.16
  9. 北极航道法律地位问题研究,D993.5
  10. 历史性大跨越,G219.29
  11. 论马克思的语言思想,A811.6
  12. 生命与历史性,B089
  13. 卢卡奇早期辩证法思想述评,B089.1
  14. 加达默尔解释学解释的历史性问题,B089.2
  15. 走进理解的历史复杂性与差异性,B08
  16. 欲望及其调节,B036
  17. 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B03
  18. 从“抽象主体性”到“具体主体性”,B01
  19.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哲学批判,A811
  20. 形而上学:生存境界的彰显,B081.1
  21. 对马克思“现实人”的多维解读,B038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少数民族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