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等离子工艺引起的栅氧化膜充电损伤机理研究

作 者: 王鹏
导 师: 石艳玲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关键词: 等离子体充电损伤 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HDP CVD) 栅氧化膜 光电导 漏电流
分类号: TN4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等离子体工艺最初被引入集成电路制造时,人们就意识到等离子体损伤对器件的潜在威胁,进而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损伤的机理以及避免损伤、修复损伤的方法。研究表明等离子最主要的损伤机理表现为等离子体的充电损伤。在等离子体工艺中,MOSFET的栅氧化膜上存在较高的电场应力,进而使得栅氧击穿或失效(寿命缩短)。研究人员多年致力于这一电场应力产生机制的研究,获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仍有一些等离子工艺中出现的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有研究认为当栅氧化层厚度低到一定程度时(低于3.7nm),由于量子隧穿效应,充电损伤会大大减少。本文的研究发现,在0.18μm的FSG工艺中,当栅氧化层厚度为3nm时,后端的等离子体工艺仍然会给的栅氧化层造成严重的损伤,栅氧化膜的可靠性测试GOI(栅氧完整性)和TDDB(介电层经时击穿)的结果都会明显衰退。本文首先对充电损伤的测试结构以及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直接测量连接有天线结构的栅氧化层在1.1倍工作电压下的漏电流是检测等离子充电损伤的较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基于0.18μmCMOS工艺,本论文对包括多晶硅刻蚀、层间介质刻蚀、金属线刻蚀、IMD淀积在内的各项等离子体工艺对栅氧化膜的充电损伤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发现金属层间介质(USG或FSG)的HDP CVD过程是对栅氧化膜的等离子充电损伤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在HDP淀积结束时的光电导效应使得绝缘的IMD层在较短的时间内处于导电状态,绝缘层的电阻率大大降低,较大电流由IMD层下的金属线收集,流经栅氧化膜,在栅氧化膜中产生缺陷,从而降低了栅氧化膜可靠性。通过增加IMD层的厚度,减少了淀积结束时的光电导电流(失效率由60%降低到20%,测试采用为AR400的天线结构,判定栅漏电流大于1E-10A为失效)。通过调节HDP CVD结束后反应腔内的气体组分,IMD层的光电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结合上述两者措施,调整工艺参数,从而使等离子体充电损伤得到了明显改善(失效率降低到10%)。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还发现不同方向的充电电流对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有不同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9-12
  1.1 引言  9-11
  1.2 本文研究内容  11-12
第二章 VLSI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损伤  12-32
  2.1 等离子体及其在IC制造中的应用  12-17
  2.2 薄栅氧化层的失效和击穿  17-23
  2.3 等离子损伤的危害  23-28
  2.4 常见的等离子损伤失效机理  28-32
第三章 等离子损伤的测试结构及测试方法的研究  32-47
  3.1 等离子损伤测试结构的研究  32-38
  3.2 等离子损伤测试方法的研究  38-47
第四章 0.18μm CMOS工艺中的各种等离子损伤评估  47-52
  4.1 多晶硅刻蚀和ILD淀积的损伤  47-48
  4.2 金属层间介质干法刻蚀的损伤  48-49
  4.3 金属刻蚀的等离子损伤  49-50
  4.4 IMD淀积的等离子损伤  50-51
  4.5 Cover工艺的等离子损伤  51-52
第五章 HDP淀积中的PID机理研究及改善  52-64
  5.1 HDP淀积引入损伤的相关研究  52-53
  5.2 充电电流极性和损伤位置的讨论  53-56
  5.3 损伤机理的分析  56-60
  5.4 实验改进  60-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9

相似论文

  1. 基于数据保持电压的低功耗SRAM设计,TP333
  2. 高性能微处理器RTL级和体系结构级低功耗设计关键技术研究,TP332
  3.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实验的研究,O441
  4. 直流模块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技术研究,TM615
  5. 高功率GaAs光电导开关设计技术研究,TN365
  6. 一种低玻璃转化温度的光折变聚合物体系,TN204
  7. 基于CAN总线的电气火灾监控仪表的开发,TP277
  8. 种子层对BiFeO_3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TB383.2
  9. 聚磷腈衍生物的制备及光电导性能的研究,O634
  10. 聚甲基丙烯酸乙基咔唑酯光导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O631.3
  11.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分析仪的设计,R197.39
  12. 系统级封装中的电热分析,TN405
  13. 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光电导行系统的研究,P111
  14. 太赫兹辐射源及太赫兹波导的理论研究,O432.1
  15. 优质氢化非晶硅薄膜的沉积及其太阳能电池模拟,TM914.4
  16. 小孔径光电导天线太赫兹辐射特性的研究,TN822
  17. 窄脉冲功率电源研究,TN86
  18. 太赫兹(THz)电磁脉冲的产生、探测与整形技术研究,O441.4
  19. 亚65纳米CMOS工艺低功耗高性能多米诺电路的设计研究,TN432
  20. 基于GaAs光导开关和火花隙的新型组合开关实验及机理分析,TN25
  21. 高电压强电流下GaAs光电导开关的损伤及寿命分析,TN2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 > 一般性问题 > 制造工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