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四前后中国翻译理论论争探讨

作 者: 李旭
导 师: 陆钰明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翻译理论论争 社会功能 文白之争 翻译救国 艺术标准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千年翻译史上论争不胜枚举,主题异彩纷呈,但是争论规模之大、留存史料之多、争辩程度之激烈的屈指可数。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如下翻译高潮,分别为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翻译高潮,以及建国后八十年代左右的翻译浪潮。其中五四时期的翻译高潮,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翻译质量上或是翻译理论建树上都是前几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在国人欲救民族于水火之间的的精神动力下,涌现了一大批既学识渊博、学跨中西又具有强烈的历史与国家责任感的有为学者。他们对于如何向国内大众介绍西方名著、介绍什么、介绍过程中的翻译问题等都各抒己见,以各自的刊物为阵地,展开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翻译论争。本文以探讨五四前后的翻译理论论争为契机,以此时代转型为特点,将五四翻译浪潮时期各家各派的翻译主张与观点试做一归纳、整理及分析,探究五四时期翻译论争的核心本质。本文从三个大的论争方面展开探讨。第一章探讨翻译语言的文言与白话文之争。新文人对严林二人翻译不忠不信的挞伐背后,实际上存在着文白之争的巨大推力。翻译的文白之争成为极其敏感的文化论争的战场。五四后期更是深化为绝对的白话文,围绕“信顺”之争、精英群体、保留洋气等翻译主张,以改良中国文字文学为目的继续下去。第二章探讨翻译选材的救国论与艺术论之争。以梁实秋、郭沫若、胡适为首的艺术标准派与以鲁迅、茅盾为首的救国救民派,对于翻译“一流的大师”著作还是“被损害民族的文学”针锋相对。翻译承担的社会功能在这一争论中极为突出。第三章探讨翻译的地位和翻译自身的完善之争论。以处女媒婆论和转译、复译之争为主,深入探讨翻译在五四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功能作用。囿于时代背景的诉求,五四时期的翻译理论论争虽然探讨的是翻译问题,但是其论争的核心实质上是一场文学、思想、文化层面的论争。论争各派其实大方向是相同的,都是希望翻译能影响并进而改变中国,但是在过程方式层面存在强烈分歧导致论争产生。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导言  9-14
第一章 翻译的文白之争  14-25
  第一节 《新青年》的论战  15-18
  第二节 对严复、林纾文言翻译的批判  18-20
  第三节 "信""顺"之争与改良汉语  20-25
第二章 翻译救国论与翻译艺术论  25-33
  第一节 翻译唤醒民众之作与翻译文学名著的论争  25-29
  第二节 信、达、雅与改译之争  29-33
第三章 翻译的地位与译本的完善之探讨  33-42
  第一节 处女与媒婆之争  33-36
  第二节 直接翻译与转译之争  36-39
  第三节 复译之争  39-42
结语  42-45
参考文献  45-51
后记  51

相似论文

  1. NGO视野中的明清晋商行会,D691
  2.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弱化现象研究,G212
  3. 论大岛渚电影的艺术特征,J905
  4. 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J614
  5. 中国大学生恭维语使用性别差异研究,H319
  6. 终身定期金合同制度探析,D923.6
  7. 湄洲岛妈祖祭典乐舞的舞蹈文化研究,J722.2
  8.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研究,G633.3
  9. 根德尔哇扬在巴厘皮影戏中的音乐形态及社会功能,J827
  10. 论吕思勉的语文教育思想,G633.3
  11. 先秦节庆文化研究,K225
  12. 林纾语体观念研究,I206.6
  13. 晚清白话文热潮研究,I206.6
  14. 唐代士族家训探析,K242
  15. 浅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美术变革及其社会功能性,J209.2
  16. 从翻译的社会功能谈翻译政策研究,H315.9
  17. “尺子”与尺度——关于艺术标准的思考,J0
  18. 瞿同祖法律思想研究,D920.0
  19. 文化嬗变中的文言文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G633.3
  20. 播客传播的社会功能分析,G20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