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晚清一个官宦子弟的经历和思考

作 者: 刘锦
导 师: 易惠莉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孙宝瑄 官宦子弟 上书主和 申江雅集
分类号: K8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孙宝瑄出生于同治末期所谓“同治中兴”时代的一个官宦家庭,青少年阶段历经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本文选取1893年到1902年孙宝瑄的经历和思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孙宝瑄的日记以及与他个人、家庭有关的人物的资料,勾勒出孙宝瑄从二十岁到二十九岁这十年的人生轨迹。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孙氏家族原是浙江钱塘一个耕读之家,经过四代人的科举努力,终于在孙宝瑄父亲诒经这一代获得成功。并且随着孙诒经仕途的升迁,孙氏家族也由耕读之家转变为官宦家族。孙宝瑄继续着家族的传统,在科举上谋求个人发展。中日甲午战争打破了孙宝瑄悠闲平静的生活。在喧嚣的主战气氛中,孙宝瑄与其它十三位浙籍京官联名上书恭亲王要求主和。此举为舆论所不容,饱受诟议的孙宝瑄选择离开北京移居上海。来到上海后,孙宝瑄结识了宋恕、张焕纶、钟天纬等众多具有维新思想的人物。在他们的影响下,孙宝瑄的思想和视野远非甲午战前可比。1895年7月,孙宝瑄赴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立报馆、兴学堂”的变法主张,并游说李鸿章扛起变法大旗,未被李氏采纳。返沪后,孙宝瑄与宋恕、张焕纶、钟天纬、胡庸等人创办“申江雅集”,议论时事,探讨变法原理。后时务报馆成立,雅集便被报馆内的聚会所取代。戊戌变法前后,孙宝瑄的变法思想趋于成熟,认为“设议院、扶民权”才是变法的根本要务。维新变法失败后,孙宝瑄的变法热情反而高涨,主持恢复了“申江雅集”。庚子八国联军侵华,孙宝瑄加入了汪康年、唐才常组织的中国国会,并在国会中担任干事。1901年3月24日上海绅商在张园集会,抵制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孙宝瑄参加了集会,并且带头发表演说,也因此在《中外日报》有关集会的报道中,他成了集会主持人。但在孙宝瑄的要求下,《中外日报》又刊登一则更正,指出孙宝瑄并非集会主持人。之后,孙宝瑄与章太炎关于排满问题发生争论,导致二人几乎绝交。1902年孙宝瑄回到北京为出使法国的兄长在官场中联络关系、传递信息,就此结束了他在上海的八年生活,同时也为他十年的经历划上句号。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4
  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10
  二、关于本课题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  10-12
  三、本研究主要依靠的史料及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  12-14
第一节 家世背景  14-22
  一、诗书之家  14-17
  二、科举显宦  17-22
第二节 科举经历  22-28
  一、早年受教育情况  22-24
  二、科举之路  24-28
第三节 甲午年上书主和  28-39
  一、孙宝碹在北京的社交圈  28-31
  二、上书主和  31-34
  三、"拂衣出都门"  34-39
第四节 维新一员  39-53
  一、结识宋恕  39-42
  二、上书李鸿章  42-46
  三、申江雅集  46-48
  四、中国国会干事  48-53
第五节 重返北京  53-63
  一、张园演说事件  53-57
  二、投稿《中外日报》  57-60
  三、重返北京官场  60-63
结语  63-65
主要参考文献  65-69
后记  69

相似论文

  1. 陈渠珍与湘西自治(1921-1936),K828
  2. 典型政治:政治典型人物的塑造,K828
  3. 近代河南士绅王锡彤研究,K828
  4. 于光远学术生涯研究,K828
  5. 崔铣年谱新编,K828
  6. 简论马相伯的爱国思想和实践活动,K828
  7. 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K82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传记 > 中国人物传记 > 人物传记:按学科分 > 社会各界人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