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肃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杨丽萍
导 师: 白亚娜;陈学忠;刘元强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关键词: 慢性病 农村 卫生适宜技术 培训效果 影响因素
分类号: R19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十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与“十一五”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探讨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十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十一五”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数据:(1)培训方式:省级培训10项适宜技术,县级培训5项适宜技术,均采用集中授课方式。(2)两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县、人员构成、培训方式、专家来源、适宜技术等5个方面的对比,体现“十一五”项目研究在“十五”项目基础上的改进程度。(3)调查接受培训的医疗技术人员现状:通过《适宜技术被培训人员个人登记表》调查接受培训的医疗技术人员获奖情况、参加科研、创新情况、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接受培训次数、外出进修经历和同行业业务交流、对技术的需求和认知等情况。(4)培训效果调查:①培训效果的客观评价:比较各项技术培训前、课堂讲授后、互动强化后平均成绩的变化,客观评价培训效果。②主观评价:运用《适宜技术被培训人员个人登记表》在每项技术培训后对学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5)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①研究不同类型技术的成绩合格率。②通过学员素质和专业背景的分层研究,了解其对学习成绩、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③以授课专家职称、授课方式和培训组织管理为研究因素,分析其对适宜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结果(1)两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对比:①试验县和人员构成比较:“十五”项目培训2个试验县县乡2级医疗技术人员,“十一五”项目扩大到5个试验县县乡村3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村卫生所覆盖率达到62.76%;在技术人员学历、职称、单位级别方面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培训方式和专家来源:“十五”项目采用集中、外派和现场培训,邀请27名省外专家授课,“十一五”采用分级、分类培训,邀请7名省外专家和14名省内专家授课。③适宜技术:“十五”培训26项适宜技术,全部来源于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十一五”项目培训21项中西医技术,其中10项卫生部和中管局推荐,11项为省自选技术。(2)接受培训医疗技术人员现状:①科研创新:县、乡、村3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科研获奖差别很大(P<0.01)。县级医生科研能力较乡医和村医强,村医最差。②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县级技术人员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培训学习(61.54%)、自学书报(61.54%)、网络(57.69%),乡医主要靠网络(62.10%)、培训学习(61.29%)和自学书报(53.23%),村医主要靠自学书报(61.37%)、广播电视(44.46%)和网络(34.26%)。③需求:技术人员对中西医技术的需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宜技术的需求与技术人员职称有相关关系(P<0.01),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的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1)。④技术认知:技术人员对适宜技术的认知与职称、单位级别相关(P<0.01),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对适宜技术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0.01)。(3)培训效果:①学习效果:1)省级培训:培训前到课堂讲授后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P<0.05)。3阶段西医适宜技术的平均成绩分别为41.34、65.45、65.74;其中乙肝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在课堂讲授后低于60分;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为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为36.94分。5项中医适宜技术的成绩在课堂理论讲授后、互动强化后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提高了27.86、36.95分。互动后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技术成绩(63.40)最低。2)县级培训:村医培训后平均提高了22.05分,其中农村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前后都低于60分;②技术掌握程度:1)省级培训:学员对5项西医适宜技术的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适宜技术熟练应用的顺序依次为:糖尿病足的防治及胰岛素规范化使用(33.77%)、高血压病的规范化治疗(32.47%)、慢支及肺心病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30.26%)、乙肝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29.87%)。技术人员对5项中医技术的掌握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县级培训:村医在3项西医适宜技术培训后,对技术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能熟练应用的技术依次为:慢支及肺心病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9.02%)、高血压病的规范化治疗(5.72%)、农村癌痛患者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推广应用(3.52%)。村医对2项中医技术掌握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培训效果影响因素:①适宜技术类型:学员对西医技术的需求较高(Z=-2.13,P<0.05),对西医技术专家互动强化的满意度比中医技术高11.57%(Z=12.66,P<0.01)。②学员专业背景:学员职称、学历、单位级别越高,对适宜技术的需求更高,对适宜技术的掌握更好,对适宜技术再培训的需求越低。③授课专家职称:授课专家职称越高,学员对授课的满意度越高(r_s=0.13,P<0.01)。④授课方式:被培训医疗技术人员对专家课堂理论讲授的中、西医技术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两种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中、西医技术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技术人员对培训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内容适合性有74.79%、78.52%、78.88%表示满意,对教学环境、设备设施仅有45.72%学员表示满意。结论(1)甘肃省“十一五”适宜技术培训研究在“十五”项目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培训推广扩大规模、建立了约束和激励政策、采用分级培训、人员专业对口、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技术和省内自选技术相结合、省外和省内专家相结合,建立甘肃省自己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专家库,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设立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平台。(2)甘肃省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医务人员掌握了针对当地常见慢性病的简单、易行、经济、有效、适用的技术,其知识水平、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在今后适宜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根据技术特点、设备要求、培训组织单位能力、师资条件、学员素质及数量等,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增加首次培训时间,将每班培训人员数控制在30~50人之间。(3)学员的职称、学历、专业、所在单位级别、授课专家的职称、适宜技术本身的特性、授课方式、培训组织管理等不同程度地影响适宜技术培训效果。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今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过程中,应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使有限的培训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2
前言  12-16
对象与方法  16-19
  1 调查对象  16
  2 培训方法  16
  3 调查方法  16-17
  4 质量控制  17-18
  5 统计学处理  18-19
结果  19-36
  1 两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对比  19-23
  2 "十一五"项目适宜技术培训人员一般状况  23-28
  3 "十一五"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评价  28-31
  4 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31-36
讨论  36-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6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6-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2.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3.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4.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7.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8.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9.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10.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11.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2.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13.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4.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5.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6.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17.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8.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9.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20.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21.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 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 > 医疗服务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