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

作 者: 赵瑞雪
导 师: 李向北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艺术学
关键词: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 复合化设计 城市化 模式研究
分类号: TU984.1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4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自身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城市空间拥挤、生态失衡等问题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多种城市矛盾,这些必须通过城市再开发加以缓解。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实践证明,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不但可以缓解当前存在的一系列城市问题,满足城市土地资源不足条件下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为进一步的城市化和未来的城市建设,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对地下空间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开发,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在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上取得了较好成绩。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如何在当代城市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如何让地下空间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步入城市可持续发展阵列,已经成为国内设计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论文首先站在人类地下空间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地下空间与人类城市化发展的关系,针对国内目前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例如地上与地下缺乏联系性、完整性;内部功能单一,缺乏综合性;空间环境缺乏人性化;地下空间建设没有与当地的城市文脉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复合化”开发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新设想。再通过列举国内外大量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的成功案例,采用图表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炼出了一系列较为全面的地下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进而阐述这些设计模式对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建设和城市建设所产生的重要意义。然后一一分析、研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策略。最后总结出复合化设计模式是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必要模式,也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今后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地下公共空间设计的建设思路提出可行性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0
1 绪论  10-14
  1.1 研究的起缘  10
  1.2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0-11
    1.2.1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0
    1.2.2 研究的目的  10-11
  1.3 研究的意义  11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1
  1.4 研究的方法  11-12
    1.4.1 文献档案法  11
    1.4.2 调查研究法  11
    1.4.3 归纳演绎法  11-12
    1.4.4 系统分析法  12
    1.4.5 矛盾分析法  12
    1.4.6 图表法  12
    1.4.7 逻辑研究  12
  1.5 相关概念界定  12-13
  1.6 论文的内容及框架体系  13-14
2 地下空间的发展历史  14-18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的历史脉络  14-16
  2.2 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18
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理论研究  18-21
  3.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相关理论概述  18
    3.1.1 地下空间的概念  18
    3.1.2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18
    3.1.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概念  18
  3.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功能分类  18-19
    3.2.1 地下商业空间  18
    3.2.2 地下文化娱乐、运动、展示空间  18
    3.2.3 地下交通空间  18-19
  3.3 复合化开发概念的提出  19
  3.4 复合化开发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  19-21
    3.4.1 系统化  19
    3.4.2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19
    3.4.3 景观生态学理论  19-20
    3.4.4 场所精神  20-21
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成功案例研究  21-42
  4.1 国内外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21-35
    4.1.1 国外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与利用成功案例  21-30
    4.1.2 国内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与利用成功案例  30-35
  4.2 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倾向表格分析  35-39
  4.3 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倾向导出  39
  4.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  39-41
    4.4.1 地上与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模式  39-40
    4.4.2 地下公共空间功能的综合性模式  40
    4.4.3 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性化模式  40
    4.4.4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与城市文脉的复合化模式  40-41
  4.5 地下公共空间由单向开发逐渐向复合型开发转变的必要性  41-42
    4.5.1 有利于城市风貌的延续  41
    4.5.2 有利于场所精神的延续  41-42
5 地上与地下公共空间的复合化设计策略  42-49
  5.1 地下与地上空间交通的复合化设计  42-43
    5.1.1 加强横向交通空间的连续性  42
    5.1.2 加强竖向交通空间的联系性  42
    5.1.3 加强竖向交通空间的转换性能  42-43
  5.2 地下空间出入口类型及设计  43-46
    5.2.1 出入口的类型  43-44
    5.2.2 出入口的设计  44-46
  5.3 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复合化设计  46-48
    5.3.1 地上与地下功能组织的复合化  46-47
    5.3.2 地下空间开发与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  47-48
  5.4 地上与地下公共空间复合化设计的意义  48-49
6 地下公共空间功能的综合性设计策略  49-51
  6.1 地下公共空间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原则  49
    6.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49
    6.1.2 协调原则  49
    6.1.3 对应原则  49
  6.2 地下公共空间功能的综合性设计  49-51
    6.2.1 以交通功能为基础  49
    6.2.2 以商业功能为依托  49-50
    6.2.3 以休闲、娱乐、文化设施为拓展  50-51
7 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51-59
  7.1 人性化含义解读  51
  7.2 地下空间生理环境设计  51-54
    7.2.1 空气环境  51-52
    7.2.2 听觉环境  52
    7.2.3 嗅觉环境  52
    7.2.4 采光  52-54
    7.2.5 防灾设计  54
    7.2.6 无障碍设计  54
  7.3 地下空间心理环境设计  54-55
    7.3.1 地下空间的方向感  54-55
    7.3.2 和谐的比例与尺度  55
  7.4 地下空间情感需求设计  55-59
    7.4.1 艺术环境的营造  55-57
    7.4.2 生态景观的设计  57-59
8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与城市文脉的复合化策略  59-62
  8.1 文脉主义理论  59
  8.2 地下空间装饰设计体现对地域文脉的传承  59-61
  8.3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与城市文脉复合化的意义  61-62
9 结语  62-63
  9.1 总结  62
  9.2 后记  62-63
致谢  63-64
参考文献  64-67
附录  67

相似论文

  1.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4.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5.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K313.4
  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安置问题研究,D630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研究,F301
  8. 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P467
  9. 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G647.38
  10. 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补偿模式及其改革的探析,F301
  11. 城市化视角的东乡族流迁人口宗教生活考察,B968
  12. 产业升级背景下东莞小城镇空间发展对策研究,TU984.113
  13. 沈阳市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研究,G526
  14. 旅游业发展对张家界市城市化的影响研究,F299.27
  15.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交互作用研究,F299.2;F224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F299.2;F206
  17. 农民城市化视角下的江苏省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F299.27
  18.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F299.2;F224
  1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研究,B844.3
  20. 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黑人居住隔离问题研究,K712
  21.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空间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