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民工岗位群培训机制研究

作 者: 刘兆熙
导 师: 焦峰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成人教育学
关键词: 农民工 岗位群培训 机制
分类号: G7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市或非农领域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向城市转移外出务工,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农民工就业的形势说明,农民工城市就业率的高低,既与农民工供求的数量直接相关,又与农民工供求的质量密切相关。即使在农民工供求总量矛盾减轻的情况下,供求错位依然可能造成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失业使农民工向城市转移受阻,凸显了由于教育和培训的不足引致的农民工总体素质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在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对农民工的培训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大有可为,加强农民工岗位群培训,使农民工能够适应多个岗位,具有多种技能或技艺,并且可以从事相关的多种职业,使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双重优势”,才能真正承担起转型社会对农村劳动力培养的任务。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调查基本情况,论述了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及学习需求、特点。农民工作为城市和农村的特殊贡献者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工作和生活着。他们内心渴望知识,渴望获得更多职业与生存技能,但现实中他们缺乏服务和指导,缺乏接触紧缺知识的机会,缺乏有效的转岗技能。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民工岗位培训和岗位群培训的区别,岗位培训强调人才需求的针对性,不能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而农民工岗位群培训则是以能力本位、终身学习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多元整合培训模式,能够主动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除此之外,还探讨了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重大现实意义。第三部分认真研究了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特点。所谓特点指的是不同于其他培训的部分。笔者在本部分中探讨了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目标、课程、方式、模式、内容等方面。第四部分对构建农民工岗位群的培训机制做了详细的探讨。包括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合作机制。第五部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提出几点建议:加快立法、规范农民工岗位群培训市场;强调培训观念的更新;注重不同层次农民工群体的岗位群训练体系;强调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规范化。本论文尝试从教育培训的源起和发展方面出发对农民工岗位群培训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对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有所帮助。根据调查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工培训研究的成果及国内外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的理论和经验,试图建构有效的农民工岗位群培训模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9
  (一) 选题缘由  11-12
  (二) 研究意义  12-13
    1. 理论意义  12-13
    2. 实践意义  13
  (三) 文献综述  13-16
    1. 关于农民工的研究  13-15
    2. 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  15-16
    3. 关于岗位群培训的研究  16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7
    1. 研究思路  16-17
    2. 研究方法  17
  (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重点与难点  17-19
    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7-18
    2. 研究重点  18
    3. 研究难点  18-19
一、农民工概况  19-24
  (一) 调查情况基本介绍  19-20
    1. 地点的选取  19
    2. 资料的收集  19
    3. 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  19-20
  (二) 农民工概况  20-24
    1. 农民工概念  20-21
    2. 农民工生存境遇  21-22
    3. 农民工的学习需求、特点及培训现状  22-24
二、农民工岗位与岗位群培训  24-30
  (一) 概念界定  24
    1. 岗位概念  24
    2. 岗位群概念  24
  (二) 岗位与岗位群的区别与联系  24-26
    1. 岗位培训  24-25
    2. 岗位群培训  25-26
  (三) 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意义  26-30
    1. 促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26-27
    2. 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的要求  27-28
    3. 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28-29
    4. 扩大农民工的就业面  29-30
三、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特点  30-37
  (一) 目标  30-32
    1. 内涵  30
    2. 实质  30-31
    3. 层次  31-32
  (二) 课程  32-34
    1. 建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32
    2. 体现“群”的特点  32-33
    3. 反映职业的发展  33-34
    4. 充分考虑受训对象  34
  (三) 方式及内容  34-35
    1. 方式  34-35
    2. 内容  35
  (四) 培训模式  35-37
    1. 以学校为主导的协作型模式  35-36
    2. 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整合型模式  36
    3. 以企业为主导的岗前培训型模式  36-37
四、农民工岗位群培训机制的构建  37-49
  (一) 保障机制  37-43
    1. 经费保障  37-38
    2. 政策保障  38-39
    3. 人才保障  39-40
    4. 条件保障  40-41
    5. 质量保障  41-43
  (二) 激励机制  43-46
    1. 政策激励  43-44
    2. 技能鉴定及就业准入策略  44-45
    3. 建立各类各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奖励制度  45-46
  (三) 合作机制  46-49
    1. 培训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  46-47
    2. 培训机构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47
    3. 培训机构间的合作  47
    4. 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47-48
    5. 城乡合作  48-49
五、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49-57
  (一) 加快立法,规范农民工岗位群培训市场  49-50
    1. 加快培训法律体系的建立  49
    2. 完善法律内容  49-50
    3. 进行宏观预测和调控  50
  (二) 强调培训观念的更新  50-52
    1. 市场化观念  50-51
    2. 质量观念  51
    3. 社适性观念  51
    4. 个适性观念  51-52
  (三) 注重不同层次农民工群体的岗位群培训体系  52-54
    1. 一般岗位群培训  52
    2. 中等层次的岗位群培训  52-53
    3. 品牌岗位群培训项目  53-54
  (四) 强调农民工岗位群培训的规范化  54-57
    1. 培训规范化  54-55
    2. 培训目标规格化  55
    3. 培训过程标准化  55-57
参考文献  57-59
附录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调查问卷  59-63
附录二、农民工教育培训访谈提纲  63-64
后记  64-65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5.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6.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7.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8.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9.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0.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1.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2.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3.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4.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5.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16.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7.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18.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19.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20. 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G621
  21. 低俗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影响与防御机制研究,G63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 职工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