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赋与汉代地理

作 者: 安娜
导 师: 曹胜高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汉赋 历史地理 疆域 州制 山川关隘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汉赋的研究已广泛观照源流论、作家论、作品论,历史性的纵向通观和社会性的横向审视,文化论、思想论、艺术论不胜枚举。对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赋家的创作研究亦更为深入。不过,仍以讨论汉赋特征、赋体演进等方面为中心,视角也多集中于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对汉赋与地理、州城、山泽关隘等方面的关系则重视不够。实则,汉赋记录了两汉地理方面诸多资料,将汉赋文本解读与汉代地理研究结合起来,则有较为深广的研究空间。本文拟依托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作为撰述的指导思想,给予汉赋资料应有的重视,通过认真甄别筛选,将其中涉及汉代地理的资料进行整理,同时结合史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辨别,从汉赋角度审视有关汉代地理研究的各家之言。作为博学之士,他们的撰述,既有史家补充史籍、完成著述的责任,又有保存文献资料以资后学之用的目的。通过对汉赋的研究,挖掘出中国古代正史之外独特文化内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10
一、汉赋与汉代疆域  10-22
  (一) 汉代疆域概述  10-12
  (二) 汉武帝时期疆域之消长  12-22
二、汉赋与汉代州郡  22-35
  (一) 司隶校尉部  24-25
  (二) 冀州刺史部  25-26
  (三) 豫州刺史部  26
  (四) 凉州刺史部  26-27
  (五) 兖州刺史部  27-28
  (六) 幽州刺史部  28-29
  (七) 并州刺史部  29
  (八) 青州刺史部  29-30
  (九) 徐州刺史部  30
  (十) 扬州刺史部  30-31
  (十一) 荆州刺史部  31-32
  (十二) 益州刺史部  32-33
  (十三) 交趾刺史部  33-35
三、汉赋与汉代城市  35-44
  (一) 长安  35-37
  (二) 洛阳  37-39
  (三) 成都  39-41
  (四) 南阳  41-42
  (五) 曲阜  42-44
四、汉赋与山泽关隘  44-53
  (一) 昆仑山  44-45
  (二) 终南山  45-46
  (三) 祁连山  46
  (四) 黎阳山  46
  (五) 首阳山  46-47
  (六) 九嶷山  47
  (七) 蓬莱、方丈、瀛洲  47-48
  (八) 汉水  48-49
  (九) 洛水  49
  (十) 云梦泽  49-50
  (十一) 骊山温泉  50-51
  (十二) 函谷关  51-53
结论  53-55
参考文献  55-59
后记  59

相似论文

  1. 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疆域政区研究,K238
  2. 论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推演,J110.95
  3. 明清大闽江口区域市镇研究,K248
  4. 魏晋南北朝赋论对两汉赋论的新变,I207.22
  5. 汉赋与汉代社会生活,I207.22
  6. 汉赋抒情性研究,I207.22
  7. 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K928.6
  8. 戴维·哈维空间转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探析,B089.1
  9. 汉赋与汉代社会,K234
  10. 北魏政区地理研究,K239.21
  11. 汉赋的生产与消费,I207.22
  12. 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K928.6
  13. 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B949
  14. 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K290
  15. 《淮南子》与汉初文学,I206.2
  16. 汉赋与汉武帝时期的文学风尚,I207.22
  17. 论儒家文化对汉赋的影响,I206.2
  18. 汉赋联绵词研究,H131
  19. 地志《齐乘》述论,K928.6
  20. 论汉赋的学者化转型,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