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两汉诗论与乐论关系研究

作 者: 杨贞明
导 师: 左克厚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诗论 乐论 疏离 乐教观 诗教观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代诗学理论的早期研究,包括了诗学发生的元范畴、元命题以及内蕴的思维范式、深度意义等,是构成诗学理论整体知识系统的纽结点和意义架构。诗学理论的这种早期研究能使我们把握诗学的早期形态,对其知识状况、知识宗旨以及知识效应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但诗学理论的这种早期研究大多是从理论本身出发的,其目的也就是了解和掌握诗论的早期形态。然而对诗学理论的这种研究更多的是致力于诗学理论自身的探讨和理解,忽视了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特别是在文史哲不分、诗乐舞一体的先秦时期,对诗论的研究如果仅仅从它发生的元范畴、元命题以及内蕴的思维范式、深度意义这些方面来研究的话,使我们的研究只能致力于文论的“表层”意义而无法延伸到它的更为深层的更为广延的方面。本论文试图通过把诗学理论的研究与音乐理论的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和发展演变的轨迹。让我们更为全面的认识了解古代诗论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它艺术学科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这种对学科之间交叉地带的研究方式为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和方法。本论文把论述的时期主要放于先秦两汉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不仅是从上古以礼乐为正统的思想走向春秋战国的“无中心离散状态”时期,而且是汉代封建正统思想形成的时期,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正统思想的变化,“诗”与“乐”的地位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乐”由先秦时期的主导地位在汉代逐渐的被“诗”所代替。在文艺理论领域里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诗论与乐论由先秦时期的一体到汉代逐步疏离并走向独立。在意识形态领域也由先秦的“乐教观”而演变为汉代的“诗教观”。从此中国便开始了千年的诗学国都的时代。如果说先秦两汉时期是诗论与乐论由一体走向疏离并最终独立的话,那么两汉以后诗学理论与音乐理论各自沿自己的轨迹发展,当然它们的这种发展不是绝对的隔离,而是存在相互的影响与碰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5
  第一节 概述  7-10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0-15
第一章 先秦诗论乐论一体性  15-26
  第一节:先秦时期"诗"与"乐"的源流  15-19
  第二节:先秦的诗论与乐论一体性  19-26
第二章 汉代——诗论与乐论疏离  26-40
  第一节:"诗论"与"乐论"的疏离  26-34
  第二节:独立的音论意识的萌芽  34-37
  第三节:乐府诗  37-40
第三章 汉代——"乐教"向"诗教"的转化  40-57
  第一节:战国末至汉初思想领域两次历史性转变——统治思想的转变  40-41
  第二节:经学的兴起——学术思想的转变  41-46
  第三节:诗主导地位的确立乐主导地位的滑落  46-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2
个人简历  62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62-63
后记  63-64

相似论文

  1. 诗意的疏离:图文之间,J506
  2. 李怀民诗歌研究,I207.22
  3. 朱光潜《诗论》研究,I206.09
  4. 红色成人礼,I207.42
  5. 寻找存在的意义,I712
  6. 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I207.25
  7. 班固诗论赋论研究,I207.22
  8. 《老学庵笔记》研究,I207.22
  9. 福克纳《喧哗和骚动》的存在主义主题研究,I712
  10. 儒家乐论与生命教化研究,B222
  11. 方薰的艺术活动与著作,J205
  12. 宋诗论审美异变研究,I207.22
  13.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参照与疏离,I207.25
  14. 宋代诗论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I207.22
  15. 论叶燮《原诗》的诗论观及其价值,I207.22
  16. 杜甫对中庸思想的奉守及其诗论和创作,I207.22
  17. 《品梦茶馆》中希尔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疏离,I561
  18. 融汇儒道禅思想的司空图《诗品》及其诗论,I207.22
  19. 吴应箕诗歌研究,I207.22
  20. 《毛诗·颂》诗义的先秦渊源和汉代阐释,I207.22
  21. 《诗纬》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