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辽东卫学初探

作 者: 张东冬
导 师: 刘晓东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明代 辽东 卫学 地方社会
分类号: K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卫学是伴随明代军户制度的创立而形成的一种官学形式,是明代国家地方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学在建立之初便被统治者赋予了教化、育才的双重功用。作为明代地方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明代中期以后,边地卫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不仅提高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而且也促进了地域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辽东地处塞外,具有独特的军事行政体系,是明代的一块特殊边地。当卫学与辽东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行政体系相结合,便形成了辽东卫学。文章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根据辽东地区的具体情况,归纳辽东卫学在不同时期内的建学原因、发展轨迹和分布特点。通过对文献的再次梳理,完善关于辽东卫学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出第17所卫学的存在。第二部分,是对辽东卫学教育管理体系的论述。通过对辽东卫学生员的来源、户籍、课业等情况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出辽东卫学区别于内陆儒学、卫学的综合性特点。考察辽东卫学管理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对辽东卫学考试、岁贡、教官选拔、考核制度的特点;提调官的失职情况;提学官兴建书院行为是否称职;教官、提调、提学官三者之间有无权利侵害等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辽东卫学的财务收入与支出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从辽东卫学财务特点和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联系两个角度论述财政不稳定给辽东卫学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第四部分,结合辽东卫学自身固有的特点,探究卫学与辽东特殊边地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包括:明代辽东卫学的教化功效;卫学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卫学与辽东边地社会流动的关系以及书院兴办对卫学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国家教育制度同地方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从一个特定区域入手来解读国家政策、地方教育与地方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绪言  7-10
一、辽东卫学体系的形成  10-21
  (一) 明代辽东概况  10-13
  (二) 辽东卫学的建立与发展  13-16
  (三) 辽东卫学的建置沿革  16-21
二、辽东卫学的教育管理体系  21-33
  (一) 生员与教官  21-25
  (二) 提调官与提学官  25-27
  (三) 岁贡、考试制度  27-30
  (四) 辽东卫学教育管理体系评析  30-33
三、辽东卫学的财务  33-37
  (一) 辽东卫学的收入与支出  33-35
  (二) 辽东卫学的财务与地方财政  35-37
四、辽东卫学与地方社会  37-47
  (一) 辽东卫学与地方教化  37-40
  (二) 卫学与辽东周边地区汉族文化的传播  40-41
  (三) 辽东卫学与地方社会流动  41-45
  (四) 辽东书院  45-47
结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3
附录  53-59
  1、明代辽东都司、卫学分布图  53-54
  2、明代辽东都司、卫学一览表  54-55
  3、明代辽东科举各阶层进士人数表  55-56
  4、明代辽东各时期举人人数表  56-57
  5、明代辽东都司、卫学岁贡人数表  57-58
  6、明代辽东各时期武举人数表  58-59
后记  59

相似论文

  1. 辽东栎合子胚的离体培养,S792.189
  2. 明代洮州卫研究,K248
  3. 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H141
  4. 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K248
  5.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6. 明代户帖研究,K248
  7. 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K248
  8. 明清之际辽东佟氏家族研究,K248
  9. 汉末至东晋初期人口迁徙对辽东地区的影响,K235
  10. 明代社会的货币问题与黄宗羲的货币思想,F092
  11. 明代舆论研究,K248
  12. 明代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929
  13. 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K26
  14. 《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K257
  15. 士绅、赋税与社会风气:清末江西社会管窥,K29
  16.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K248
  17. 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K248
  18. 杨一清《关中奏议》研究,K248
  19. 论吴应箕的史学成就,K248.3
  20. 高拱经济思想及其改革研究,K248
  21. 明代缠枝纹视觉形式语言研究,J52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明(1368~1663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