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审视

作 者: 李占霞
导 师: 田秀云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公益行为 思想资源 价值诉求 伦理策略
分类号: B82-0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7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益”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公共利益”,“公益行为”是人们志愿为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付出财物和劳务的无偿行为。在任何社会里,社会公益行为都代表着社会良心,社会公益行为都是发自民间最原始的社会推动力,是一个国家的民心天良的标志,是衡量人们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标准。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运作的社会环境里,公益行为更有可贵之处。人类为什么产生公益行为?公益行为追求的是“善”,从人性上来说,善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永恒主题,人们追求善也是追求对自身的完善,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价值追求的有序性。中国传统文化讲“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中有“恻隐之心”,西方人讲“至善”,“至善”作为目的,具有超现实性和理想性,同时又包含最完美的幸福,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从东西方哲学家对善的理解可以认为,“善”其实是一种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处各种利益关系的处世原则和道德境界。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人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需求,爱与被爱,获得尊重,是人们在得到基本生活满足后的更高心理需求,这些需求蕴含了人们对更高级幸福的价值诉求,公益行为者常常面临对自己人性的考验,同时会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感受,他们并不追求回报。公益事业是对人类权利和尊严的维护,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大事业,社会公益行为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和心灵的桥梁,能够激发和升华生命,带给人们彼此的尊重、友好、关切和善意,它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扬社会公益行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当商品经济和市场规律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发生作用的力量,当国家和政府不能包揽全部社会事务的时候,来自民间的社会公益行为实在是当代最为宝贵的社会进步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之产生了贫富差距、环境恶化、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政府和市场不能完全解决的领域里,民间力量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用实际行动扶助弱贫,救济灾难,用一颗爱心感化世人,温暖人间,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重塑社会的道德良心,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德行。但是,在社会公益行为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形式主义、强行索捐、迫人感恩等等,这些问题既和我们国家各项公益规章制度不够规范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惯性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正确认识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蕴涵和社会价值,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理顺人们的公益思路,改善公益大环境和扶植策略,是当前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运用历史的方法、对比的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进行研究。把公益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当时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联系起来考察和研究,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国家地区公益行为的异同点,从理论上揭示出公益行为的伦理蕴涵和价值诉求,并着重从当前我国现实出发,在分析和论证社会公益行为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社会公益行为发展提出了倡导策略和实践途径。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公益行为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和社会价值。公益行为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以非政府名义进行的非营利的、非强制的、奉献性和救助性的活动,具有利他性、无偿性与志愿性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人性原因、社会原因与宗教原因。社会公益行为具有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价值。第二章回顾了中西方传统公益思想的发展,并比较了中西方公益行为的异同。包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资源——儒家的仁爱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道教的包容思想;西方传统公益伦理思想——共同体精神,宗教传统文化,道德同情感理论,这些思想是社会公益行为的思想渊源。第三章分析了公益行为的伦理蕴涵和价值诉求。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意蕴包括其道德信仰与责任,向善避恶心理以及道德的社会历史性。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价值诉求是以爱与被爱为前提,互尊互助为原则,追求幸福为目的,人类和谐为目标。第四章论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社会公益行为发展提出了倡导策略,包括平等、责任和奉献等公益精神的伦理引导,创新社区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讲座、开设慈善商店等形式,建立民间准入制度和建立健全激励、监督等扶持机制。本文的研究目的,期望公民更充分认识到社会公益行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公益精神逐渐深入人们的内心,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感,使社会公益行为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力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2
引言  12-16
一、 社会公益行为及其社会价值  16-23
  (一) 社会公益行为的界定  16-17
  (二) 社会公益行为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17-19
  (三) 社会公益行为产生的原因  19-21
  (四) 社会公益行为的社会价值  21-23
二、 社会公益行为的思想和理论资源  23-28
  (一)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资源  23-26
    1.儒家的仁爱思想  23-24
    2.佛教的慈悲思想  24-25
    3.道教的包容思想  25-26
  (二) 西方传统公益伦理思想  26-28
    1.共同体精神  26
    2.宗教传统文化  26-27
    3.道德同情感理论  27-28
三、 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解析  28-36
  (一) 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意蕴  28-31
    1.社会公益行为彰显了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28-29
    2.社会公益行为体现了主体的向善避恶心理  29-30
    3.社会公益行为表现了主体的同情互助行为的社会性  30-31
  (二) 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价值诉求  31-36
    1.爱与被爱是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前提  31-32
    2.互尊互助是社会公益行为的价值原则  32-33
    3.追求幸福是社会公益行为的道德目的  33-34
    4.人类和谐是社会公益行为的价值目标  34-36
四、 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现状分析和倡导策略  36-49
  (一) 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现状分析  36-43
    1.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新气象  36-38
    2.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发展趋向  38-41
    3.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出现的新问题  41-43
  (二) 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倡导策略  43-49
    1.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伦理引导  43-45
    2.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创新形式  45-47
    3.当代中国社会公益行为的扶持机制  47-49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2
附录  52-54
后记  54-5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5

相似论文

  1. 路遥小说的平民意识,I207.42
  2. 论大众传播中的“花絮”报道,G206.3
  3. 现代白酒酒标的视觉语汇研究,F426.82
  4. 汽车广告语中形容义词语语义谱系及其价值诉求研究,H052
  5. 论当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特质及价值诉求,I207.42
  6. 合同保护义务研究,D923.6
  7. 法的社会性的历史诉求与现实趋向,D90-05
  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I207.42
  9. 人工授精技术运用的伦理思考,B82-05
  10. 当代社会公益捐赠制度转型,D632.9
  11. 大学和谐校园的价值诉求与实现路径研究,G641
  12. 论历史变化中的国家伦理价值诉求,B82-051
  13. 企业公益行为特征研究,D632.9
  14. 底层电影的叙事模式和价值诉求,J905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思考,G649.21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研究,F321.1
  17. 西方公共行政价值诉求的历史演变与启示,D035
  18.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I06
  19.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阶段特征及主导思想对比研究,F592
  20. 构建我国和谐的网络伦理策略研究,B82
  21. 传统与现代融合中的生命关注,I207.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道德与社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