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施用有机物料对吉林黑土中尿素氮转化因子的影响

作 者: 周巍
导 师: 王继红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氨态氮 硝态氮 脲酶活性 土壤硝化率 亚硝化细菌数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氮肥的使用对我国的粮食增产起着重要的意义。大量试验和农业生产的实践表明,在作物增产的诸多因素中,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40%。但是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化肥利用率却在下降,土质开始恶化。据统计,我国碳酸氢铵的利用率仅为20%~3.4。其中氮素的利用率为30%-40%。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效提高了农田产量,但投入与产出比迅速下降,目前每公斤纯养分增产粮食已降至6.5公斤。肥料氮的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一反硝化,淋洗到根层以下或发生径流损失。作物秸秆通常的用途是用来焚烧发热,这样不仅丧失了其本身的价值,而且污染了环境。作为有机物料的一种,它对土壤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的作用,而且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保护了环境。本文通过弄清尿素单施以及与有机物料混施后尿素的氨态氮,硝态氮,尿酶活性,消化率,亚硝化细菌数,对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求为农业生产上合理采取施肥措施与土壤培肥措施,减少氨素各种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环境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把尿素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施入到500gd土壤盆中进行培养实验。尿素施入量为0.17g(150kg/hm~2),作物秸秆的不同施入水平为:0.17g/盆(1500 kg/hm~2),6.78g/盆(2000 kg/hm~2),8.48g/盆(2500 kg/hm~2).分别在0.3.7.12.30天测定土壤中氨态氮的浓度,硝态氮的浓度,脲酶活性,亚硝化细菌数。通过测定,1施入作物秸秆土壤中氨态氮浓度要比不施入秸秆的浓度要高,并且随着秸秆施入量的增加,氨态氮浓度逐渐升高。2施入作物秸秆土壤中硝态氮浓度要比不施入作物秸秆的浓度要低。并且随着作物秸秆的施入量的增加,硝态氮浓度有缓慢升高的趋势。3施入作物秸秆土壤中脲酶活性比不施入秸秆要强,顺序为:大豆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并且随着作物秸秆施入量的增加,脲酶活性也越来越强。4施入作物秸秆亚硝化细菌数要比不施入秸秆多,顺序为:大豆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并且随着作物秸秆的施入量的增加,亚硝化细菌数随着减少。5加入作物秸秆的土壤消化率要比单施尿素的土壤消化率要低。不同处理土壤消化率排序为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并且随着秸秆施入量的增加,土壤硝化率逐渐降低。6硝态氮和亚硝化细菌数的累计贡献率为90.893%,所以仅使用硝态氮和亚硝化细菌数两个指标足以分析有机物料对尿素氮因子转化过程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引言  8-15
  1.1 我国氮肥使用现状  8
  1.2 农田氮素的转化  8-12
  1.3 氮肥损失的环境效应  12-13
  1.4 有机物料对农业的作用  13-14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5-17
  2.1 供试材料  15
  2.2 试验方法  15
  2.3 测试方法  15-17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7-33
  3.1 有机物料对土壤中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17-22
  3.2 有机物料对土壤中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22-27
  3.3 施用有机物料后,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变化  27-28
  3.4 有机物料对土壤硝化率的影响  28-29
  3.5 有机物料对亚稍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29-30
  3.6 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氮转化因子对尿素氮转化的贡献率  30-33
第四章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40
致谢  40-41
作者简介  41

相似论文

  1.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2. 耐铝毒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筛选及不同形态N素对水稻幼苗耐铝性的影响,S511
  3.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及其流失风险的影响,S511
  4. 冷季母牛舍空气中CH4、CO2和NH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S823
  5. 施氮对小麦、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S543.6
  6. 灌溉与施氮对石羊河流域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S541.9
  7. CdTe量子点酸度敏感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O471.1
  8. 生态槽系统对低C/N污水脱氮试验研究,X703
  9. 孪井灌区硝态氮运移规律和淋失通量计算,S153
  10. 环境因子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efera)生长、生存状态和营养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S917.3
  11. 追氮量及形态配比对烤烟生长和土壤无机氮素的影响,S153.61
  12. 纳帕海湿地区土壤碳氮要素分异特征研究,S153
  13. 嗜水气单胞菌及环境因子对克氏原螯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S945
  14. 太湖地区设施菜地氮优化管理与淋失阻控对策,S626
  15. 关中西部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养分平衡与施肥研究,S513
  16. 便携式水质硝态氮测试仪设计,TP216
  17. 京郊保护地土壤硝态氮残留及阻控措施,S626
  18. 水分管理方式与供氮水平对水稻土氮素养分转化及供氮能力的影响,S511
  19. 硝态氮供应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形态的变化特征,S512.1
  20. 水稻—土壤系统氮素损失与利用的研究,S511
  21. 氨氮和亚硝态氮胁迫对日本沼虾血淋巴的影响,S917.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