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和谐家庭构建研究

作 者: 孙文南
导 师: 李秀忠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政府管理
关键词: 和谐家庭 家庭关系 平等和谐
分类号: C91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完全适应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创建和谐家庭,要以夫妻互敬、尊老爱幼为主题,建设好社会和谐的基本细胞,使家庭成为进行和谐理念教育的第一场所,通过实现社会基本细胞的稳定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家庭关系为基础的全面统一,是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的家庭模式。“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这首交响乐中的一个个音符,而每个家庭就是音符组成的和弦。无庸置疑,一个音符不准确,就无法组成协调的和旋,无法奏响最美最和谐的乐章。因此,家庭是否和谐,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构建和谐家庭的意义入手,通过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的关系展开,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营造和谐家庭着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和谐家庭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目前家庭中出现的几个不和谐的因素,并通过对产生这些不和谐因素原因的分析,着力探讨了如何创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首先,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要加强婚姻家庭的理论研究,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家庭经济,营造和谐的家庭经济关系;最后,处理好夫妻、亲子关系,照顾好老人的晚年生活,解决好养老问题。因为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夫妻关系和谐关系与否,不仅影响夫妻双方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家庭成员中其他关系能否健康发展,所以在解决的方案中,本文在任何处理好夫妻关系的问题上,从四个方面展开做了更为详尽的分析,最终形成了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构造新型文明的家庭关系的结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加快捷,人际关系复杂尖锐,社会矛盾也更加深刻突出,家庭作为一个“避风港”的价值也日益显现。本文虽然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如何创建一个和谐家庭做了一些分析和建议,但是并没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尚需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笔者愿从实际工作出发,动态地对这一课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引言  9-11
第1章 构建和谐家庭的基本问题  11-17
  1.1 和谐家庭的基本内涵  11-12
  1.2 改革开发30 年中国家庭发展与变迁  12-14
  1.3 和谐家庭构建的时代价值  14-17
第2章 现代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  17-34
  2.1 离婚率上升  17-19
  2.2 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  19-21
  2.3 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21-26
  2.4 家庭关系的不平等  26-27
  2.5 “空巢”老人的增多  27-29
  2.6 父母与子女间的不和谐关系  29-34
第3章 创建和谐家庭的方略  34-53
  3.1 整合中西方价值取向,提倡整体和谐的家庭观  34-35
  3.2 加强舆论宣传,为创建和谐家庭营造良好氛围  35-36
  3.3 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6-39
  3.4 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39-40
  3.5 尊重妇女权益  40-41
  3.6 营造和谐的家庭经济关系  41-42
  3.7 增强夫妻双方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美德修养  42-46
  3.8 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家庭的和谐  46-49
  3.9 用社会关爱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  49-53
结语  53-54
注释  54-55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论福克纳三部小说中的家庭关系,I712.074
  2. 动迁对农村居民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C912.8
  3.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4. 马克思与罗尔斯的自由平等观的比较及当代启示,A811
  5. 在自我和他者夹缝中的柳美里文学,I312
  6. 和谐视域下家庭暴力的道德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C913.1
  7. 人格、人格匹配类型及人口学变量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研究,C913.13
  8. 百姓生活中所蕴涵的儒家“孝”伦理研究,B82-092
  9. 从竞争到和谐,I712
  10.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启示,C913.11
  11. 《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I561.074
  12. 一曲高亢的女性主义悲歌,I207.41
  13. 和谐视野下的家庭德育探索,G410
  14. 马克思家庭伦理观初探,C913.1
  15. 孔子和谐思想研究,B222.2
  16. 当代我国家庭和谐的伦理审视,B823
  17. 简论新时期我国和谐家庭的构建,D669.1
  18. 对当代中国性别不和谐现象的伦理审视,C913.14
  19. 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与构建和谐家庭,D649
  20. 论科技人员家庭微观环境的和谐,C913.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恋爱、家庭、婚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