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世纪国民党由“败选”到“胜选”的原因及两岸关系走势分析

作 者: 郭小明
导 师: 李松林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国民党 由“败选”到“胜选”原因分析 两岸关系走势
分类号: D67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0年3月,台湾举行“世纪大选”,国民党政权一夕崩盘,民进党夺取最高“执政”权,实现“政党轮替”、“政权更迭”,台湾政治生态发生急剧变化。2004年“大选”,国民党展开内部重组,历经改造运动,打算卷土重来。然而由于“三·一九”一声枪响,使国民党在怀抱梦想的2004年“大选”中再度败北。此后,国民党痛定思痛,在新生代领导人马英九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制定了较为正确的内外政策,完成了国民党内部整合,从而在2008年的“大选”中高票胜出。在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后,从纵向与横向的角度研究国民党由败转胜的原因,探讨国民党自身与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既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根本规律,对我们准确做好对台工作和今后制定灵活的对台工作策略,进一步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途径,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对国民党两度“败选”与“胜选”的原因进行历史性梳理,并尽力做到史论结合,用政治学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国民党“执政”后的大陆政策,努力找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国民党退台后的第一次败选原因分析。回顾2000年国民党“大选”的失败,李登辉个人因素及所导致国民党内部分裂是国民党沦为“在野党”的关键所在。党内的黑金腐化与信仰危机是其败选的作风与思想因素。而台湾民主转型与民进党的成立,和美国期望台湾政党轮替的对台政策是第一次败选的外在因素。第二部分,2004年民进党反败为胜的原因分析。民进党作为“台独党”,其政党形象极为恶劣,之所以能够再次上台,一方面在于国民党改造不彻底和“国亲”合作基础脆弱;另一方面则在于民进党的竞选策略和“319枪击案”的临门一脚。第三部分,2008年大选国民党高票胜选的原因分析。2008年,国民党在选举中获胜的原因,是与国民党励精图治的改造自身,尤其是与“泛蓝”阵营成功整合,和马英九个人魅力以及务实的选举策略,制定符合人民愿望和符合两岸发展规律的大陆政策等主观条件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民进党倒行逆施,内部纷争激烈和台湾民众人心思变等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部分,国民党“执政”后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社会的平衡被打破,有远由,也有近由,是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民党的上台“执政”使两岸关系的基本趋势向良性发展。两岸关系的稳步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终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前言  10
一、2000年国民党败选的原因分析  10-17
  (一) 国民党败选的内在原因  11-15
    1.国民党的"黑金政治"、贪污腐化导致丧失选民信赖  11-12
    2.李登辉离经叛道是国民党下台的根本原因  12-15
  (二) 国民党败选的外在因素  15-17
    1.美国对"政党轮替"乐观其成  15-16
    2.民进党掩盖"台独"理念和有效的选举策略使其获胜  16-17
二、民进党反败为胜的原因分析  17-25
  (一) 陈水扁的"专业"选举策略  18-22
    1.利用"执政"资源拉拢选票和大开"政策支票"  18-20
    2.利用"执政"优势以发展"渐进式台独"  20-21
    3."三·一九枪击案"的临门一脚  21-22
  (二) 民进党获胜的外部因素  22-25
    1.国亲整合基础脆弱和大陆政策摇摆不定  22-24
    2.美国对"台独"采取明批暗保的政策使陈水扁获胜  24-25
三、2008年大选国民党高票胜选的原因分析  25-41
  (一) 国民党大胜的自身原因  25-36
    1.泛蓝阵营的成功整合  26-28
    2.马英九的清廉形象重塑国民党和理性的民主价值观  28-30
    3.马英九务实、理性的大陆政策  30-34
    4.马英九正面、积极的选举策略发挥了效果  34-36
  (二) 国民党胜选的外部因素  36-41
    1.陈水扁八年来的倒行逆施  36-37
    2.民进党内部上演龙虎争霸  37-38
    3.马英九赢得美国支持,借力打力  38-39
    4.岛内民众人心思变以期待改变台湾现状  39-41
四、国民党"执政"后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  41-54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缘经济使两岸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41-49
    1.经济全球化为两岸经贸往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41-43
    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缘经济决定了两岸经贸联系的发展趋势  43-45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缘经济决定两岸加强经贸联系的必要性  45-49
  (二) 寄希望于台湾民众为两岸民众共谋福祉  49-54
    1.大陆以最大的诚意为台湾同胞谋福祉  49-51
    2.台湾当局顺应民意以务实的态度加强两岸合作  51-52
    3.为两岸民众共谋福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2-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国民党危亡之秋的应对与反省,K266
  2. 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D693
  3. 1946-1948鲁中地区保甲制度研究,K266
  4.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派系斗争研究,K266
  5.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对美国政策的演变,D231
  6. 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D231
  7. 中共对于国民党北伐的态度及其演变,K262
  8. 国共合作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研究,D618
  9.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研究,D613
  10. 1921-1927年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判定述论,D231
  11.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应对,K265
  12. 四川军阀与国共两党关系探微,K263
  13. 中国国民党自身变革及其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D675.8
  14. 抗战时期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探析,K265
  15.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评析,K265
  16. 国共两党抗战纲领比较研究,K265
  17. 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东北朝鲜人的资产政策,K266
  18. 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训练团研究,K266
  19. 战后北平敌伪产业接收述论,K266
  20. 权力重构与利益抗争:国民党江浙党部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1928-1931),K263
  21. 戴季陶考铨思想研究,K25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地方政治 > 台湾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