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肝胆俞募配穴治疗中心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 赵晶
导 师: 傅杰英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俞募配穴 肝气郁结 中心性肥胖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心性肥胖(Centrality Obesity)又称腹型或向心性肥胖,是指脂肪过多沉积于腹部或腹腔内脏的肥胖。中心性肥胖常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很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内脂肪分布,特别是腹部脂肪蓄积同心血管疾病及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因此腰围作为评估腹部脂肪蓄积程度的相对准确且简便易行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中心性肥胖的诊断及其和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中。从中医病机上来看,中心性肥胖与痰湿积聚、蕴热、瘀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肝胆两脏和气机的调畅与否、脾胃的运化水谷、以及胃火有关。肝胆疏泄失常导致气机郁结则生痰湿、致淤血,痰湿、瘀血停留体内;肝郁横克脾土则导致脾胃失于运化水液,形成痰湿内盛积聚于体内;肝胃有热则食欲亢进,长期姿食肥甘厚味,壅阻脾胃,水谷精微瘀积,内生痰湿脂浊。这些最终均可形成中心性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等。从病机中可以看出,在中心性肥胖的形成过程中,肝胆两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从肝胆和气机的关系入手,就肝气郁结型的中心性肥胖做出临床研究,调节脏腑,加快体内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中心性肥胖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减少内脏脂肪、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肝脏脂肪沉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整体效果,同时可以使患者整体状况,二便、睡眠、情绪、体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较单纯的针刺腹部减肥穴位有着更加好的疗效,在临床上更受欢迎。俞、募二穴一前一后、一阴一阳、俞募配穴在临床上既可用于诊断疾病,刚柔相济、阴阳相通、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亦可用于治疗疾病,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运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阴阳气血,是阴阳气血趋于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选用肝胆俞募配穴为主治疗肝胆失于疏泄导致的肝气郁结型中心性肥胖。目的:根据中医肝胆俞募配穴的理论基础,以针刺肝胆俞募配穴为主针对肝气郁结型中心性肥胖做临床研究,探讨针刺肝胆俞募配穴对此型中心性肥胖的治疗作用是协同还是拮抗。方法:本研究根据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代谢综合征会议关于中心型肥胖的标准以及肝气郁结型的症状积分标准,选取2008.8-2009.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分为肝胆俞募配穴治疗组30人,对照组(筛选出的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穴位)30人。分别按照两组选定穴位进行针刺。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定,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疗效、腰围、腰臀比、以及肝气郁结症状积分等指标方面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从结果分析上来看,两组针刺治疗对肝气郁结型中心性肥胖治疗均有疗效,因此更肯定了针刺对中心性肥胖的治疗效果。而以俞募配穴法治疗此型中心性肥胖较常用的腹部针刺法治疗在减少体重、腰围、以及改善肝气郁结的临床症状上效果更佳,说明肝胆俞募配穴治疗肝气郁结型中心性肥胖的作用是协同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2-32
  1 现代医学对中心性肥胖的认识及治疗  12-16
    1.1 中心性肥胖的定义  12
    1.2 中心性肥胖的病因病机  12-14
    1.3 中心性肥胖的判定标准  14
    1.4 中心性肥胖与相关疾病  14-15
    1.5 现代医学对中心性肥胖症的治疗  15-16
  2 中医对中心性肥胖的认识和治疗  16-27
    2.1 古代医家对肥胖的认识  16-17
    2.2 中心性肥胖的病因  17-18
    2.3 肥胖的病机  18-19
    2.4 中心性肥胖的辨证分型  19-20
    2.5 肝胆与中心性肥胖  20-22
    2.6 从肝论治中心性肥胖  22-23
    2.7 中医对中心性肥胖的治疗  23-27
  3 俞募穴的理论和应用  27-32
    3.1 古代文献对俞募穴的认识与应用  27-31
    3.2 俞募穴的现代形态学研究  31-32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2-43
  1 研究内容  32
    1.1 主要研究内容  32
    1.2 重点解决的问题  32
    1.3 预期的研究成果  32
  2 创新性  32
  3 研究方案设计  32-37
    3.1 病例来源  32
    3.2 诊断标准  32-33
    3.3 观察病例纳入标准  33
    3.4 观察病例排除标准  33
    3.5 分组方法  33-34
    3.6 治疗方法  34
    3.7 疗效评价  34-36
    3.8 技术路线  36
    3.9 统计方法  36-37
  4 结果与分析  37-41
    4.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37-38
    4.2 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标统计分析  38-41
  5 分析与讨论  41-43
    5.1 选病依据  41
    5.2 选择针灸治疗中心性肥胖的依据  41
    5.3 治疗原则  41-42
    5.4 选穴依据  42
    5.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2-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48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调神解郁”针刺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证的临床研究,R246
  2. 补肺调肝汤治疗寅时失眠的理论探讨及临床观察,R256.23
  3. 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实证失眠的临床研究,R246
  4. 电温针“俞募配穴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1
  5. 血浆醛固酮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相关性研究,R589
  6. 俞募配穴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R246
  7. 俞募配穴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R246
  8. 脾胃三焦俞募埋线改善肥胖患者脾虚症状疗效观察,R246
  9. 俞募配穴埋线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症的临床研究,R246
  10. 俞募配穴为主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R259
  11. 从肝肾入手辨证论治不孕症,R271.1
  12. 散聚法对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脂代谢的作用和机制研究,R589
  13. IRS-2基因G1057D突变与中国汉族人T2DM的相关性,R587.1
  14. 中心性肥胖与代谢性风险因子的相关问题研究,R589.2
  15. 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脾虚湿阻与肝郁气滞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R246
  16. 俞募配穴法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17. 肺俞募配穴对肺功能的协同拮抗作用,R245
  18. 肝气郁结影响胃肠运动的机理研究,R256.3
  19. 发作期哮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初步分析,R256.12
  20. 肝气郁结病机与证治特点探讨——612例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256.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