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温度觉阈值差异与意义

作 者: 史学莲
导 师: 刘小立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麻醉学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温度觉阈值 Aδ神经纤维 C神经纤维 阈值改变意义
分类号: R75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90%见于50岁以上的成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属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在伴发疼痛后,有25%~50%患者可出现顽固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睡眠、情绪以及生活质量,长期和剧烈的疼痛常导致患者焦虑和抑郁。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断不难,但引起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缺乏可靠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关学者普遍认为研究和探讨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机制、受累神经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已知人体的温度觉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温度觉定量分析可定量评估和分析神经末梢受损程度。TSA-II温度觉定量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地测量细神经纤维温度觉和痛觉信号传递路径的功能,进而可推测Aδ、C神经纤维感知冷觉、热觉、冷痛觉和热痛觉的功能,从而可间接推测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产生机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疼痛康复科和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60例,其中带状疱疹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2±8.6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9±9.5岁。另选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8±8.0岁。应用以色列Medoc公司生产的TSA-II型温度感觉分析仪,选用界限法中改良的Marstock法,对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病变皮肤的温度觉及痛觉阈值进行测定。根据患者指出的疼痛范围,选择自发性疼痛最明显的区域作为测试部位,待测部位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预先选择好测试模式,将30×30mm2电极放置测试部位皮肤上固定。一个完整的界限法测试过程包括冷觉(cold sensation, CS)、热觉(warm sensation, WS)、冷痛觉(cold pain sensation, CP)及热痛觉(heat pain sensation, HP)阈值。冷觉、热觉连续测量4次,取其平均值为相应的阈值;冷痛觉、热痛觉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相应阈值。每一阶段测试的总时间不超过1h。应用相同的方法测量健康对照组躯干部位的各项温度觉阈值。结果: 1带状疱疹患者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其中热痛觉阈值差异[(42.18±4.96)℃, (40.09±2.53)℃]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痛觉阈值均数之差为2.09℃。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22.75±4.89)℃,(38.84±4.44)℃,(44.77±4.13)℃]与健康对照组[(28.76±1.18)℃,(34.65±0.88)℃,(40.09±2.53)℃]相比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比较,均数差值分别为6.01℃,4.20℃,4.69℃。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带状疱疹患者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冷觉阈值差异最为明显[两组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均数之差分别为4.55℃,2.93℃,2.60℃]。3带状疱疹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呈负相关(r=-0.59, P=0.001)。另外,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与热痛觉阈值之间均为负相关;热觉与热痛觉阈值之间均为正相关;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与热痛觉阈值之间、热觉与热痛觉阈值之间的相关性与带状疱疹患者相比有差别[(r=-0.43, P=0.019),(r=-0.38, P=0.041);(r=0.59, P=0.001),(r=0.61, P=P<0.0005)]。但两个相关系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μcs-hp=0.22<1.96,P>0.05;μws-hp=0.13<1.96,P>0.05,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 1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病损区域传导温度觉和痛觉的Aδ、C类初级传入纤维受损和功能均发生了某种改变,其中,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以C类纤维受损为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可能以Aδ类纤维受损为主。2带状疱疹进展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过程中,Aδ、C类神经纤维损伤程度有加重趋势,并以传导冷觉的Aδ类神经纤维受损更为严重,表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对冷觉、热觉和热痛觉耐受性高于带状疱疹患者,而且对温度觉或痛觉的辨别度减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1
研究论文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温度觉阈值差异与意义  11-40
  前言  11-13
  材料与方法  13-18
  结果  18-21
  附图  21-26
  附表  26-30
  讨论  30-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0
综述 温度觉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40-56
致谢  56-57
个人简历  57

相似论文

  1. 193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R752.12
  2. 皮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转归的影响,R752.12
  3. 硬膜外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614
  4.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分析,R752.12
  5. 清热解毒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初步探讨,R275.9
  6. 李文金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总结,R275.9
  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方案优选研究,R275.9
  8. 透穴刺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R246
  9.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垂体瘤中的应用研究,R736.4
  10. 不同分期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研究,R587.1
  11. 行气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275.9
  12. 益气活血止痛方治疗中老年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2水平的影响,R275
  13. 从伏邪论带状疱疹,R275
  14. 激光房角穿刺对改良黏小管切开扩张术后高眼压及丝裂霉素联合Ahmed减压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与分析,R779.6
  15. 解毒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的临床观察,R275
  16. 叩刺拔罐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R246
  17. 火针结合围刺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R246.7
  18. 面向脑神经结构重建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TP391.41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R752.12
  20.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DTI和Bold-fMRI应用,R775
  21.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许旺细胞瘤原代细胞培养及NF2基因突变的个体化研究,R739.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病毒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