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风洞热交换器设计研究

作 者: 赵波
导 师: 廖达雄
学 校: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专 业: 流体力学
关键词: 连续式风洞 热交换器 压力损失 传热系数 流场品质
分类号: TK1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中,需要高功率的压缩机提供能量以维持风洞稳定运行,这部分能量将全部转换成热量,使得洞体内部气流温度升高。由于巨大的能量输入,风洞内气流温度很快上升,因此压缩机下游的气流必须经过冷却处理以带走产生的热量。现代跨超声速风洞大多采用在风洞回路中安置水冷式热交换器的方式来冷却气流。作为跨超声速风洞中的一个关键部件,热交换器的传热设计和结构设计对风洞的整体性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保证设计结果可以获得符合设计指标的动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目标即尽可能的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功率,同时尽量减小气流一侧的压力损失,并改善热交换器出口气流的温度均匀性。本文针对椭圆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展开了研究工作,希望找到一种高换热效率、低压力损失、能够较好控制流场均匀性的设计方案,为连续式风洞设计出一套性能优越的热交换器。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对流动、传热的工程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热交换器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了比较计算,从而确定出热交换器优化设计的方案。在工程计算中,根据风洞热交换器的工况和特点,初步给出热交换器的结构尺寸,从文献中选取了一种通用性较强的试验关联式,利用该组公式对一组设计好的热交换器传热和压损性能进行了计算,比较了不同结构参数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关系,并确定出数值模拟的模型方案。利用热交换器结构和流动的空间周期性特点,采用FLUENT中的周期性流动传热模拟方法,对具有周期性的小区域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大大减小了网格量,提高了模拟的效率和精度。工程计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别,但热交换器结构及外流条件对性能的影响趋势完全吻合。其中,对热交换器性能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基管型式及尺寸、翅片参数、换热管的排列方式等。数值模拟还表明,翅片材料的导热率对传热性能影响十分显著,选用合适的高导热率翅片材料,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压力损失的条件下获得传热系数的大幅提升。为了研究热交换器对气流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顺排管束的理论计算模型,研究了多排管束热交换器出口气流温度管向分布规律,对比不同进水方式下出口气流温度分布的变化,发现多排管束中外侧气流温度沿管梯度随着管排数目的增加而加大,而管排交错进水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流场温度均匀性,把出口气流温度变化控制在ΔT≤1K内。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同时发现,由于出口气流具有较大的湍流度,速度和温度的波动幅度会随着气流向下游的流动很快减小。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以及0.6m跨超声速风洞的工况,提出了一套热交换器设计方案,并计算出基本的性能参数,分析了不同气动状态下的热交换器出口气流温度均匀性,同方向进水时出口气流最大温差可达6K,采用交错进水方式可以很好解决温度场均匀性问题。总体结果满足预期的设计指标。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引言  12-20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4
  1.2 热交换器技术进展及应用  14-17
  1.3 热交换器分类选型  17-18
  1.4 本文工作  18-20
第二章 热交换器设计方法  20-27
  2.1 概述  20
  2.2 影响热交换器性能的因素  20-21
  2.3 基本原理及设计流程  21-26
    2.3.1 传热系数  22-23
    2.3.2 翅片效率  23-24
    2.3.3 温差修正系数  24-25
    2.3.4 设计流程  25-26
  2.4 本章结论  26-27
第三章 FLUENT 数值模拟方法  27-33
  3.1 概述  27
  3.2 数值方法  27-30
    3.2.1 求解器  27-28
    3.2.2 湍流模型  28-29
    3.2.3 周期性流动和热传导  29-30
    3.2.4 材料热物性  30
  3.3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30-31
  3.4 本章结论  31-33
第四章 0.6M 跨超声速风洞热交换器工程计算  33-47
  4.1 概述  33-34
  4.2 热交换器传热及压损计算  34-37
  4.3 热交换器出口温度场分析  37-46
    4.3.1 单排换热管温度分布  37-41
    4.3.2 多排换热管温度分布  41-46
  4.4 本章结论  46-47
第五章 0.6M 跨超声速风洞热交换器数值模拟  47-65
  5.1 概述  47
  5.2 模型、网格及模拟条件  47-51
  5.3 数值模拟结果及讨论  51-61
    5.3.1 不同马赫数下数值模拟结果  51-54
    5.3.2 基管型式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  54-57
    5.3.3 管排方式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  57-59
    5.3.4 翅片参数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  59-60
    5.3.5 入口风速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  60
    5.3.6 管材选取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  60-61
  5.4 出口温度场及速度场分析  61-64
    5.4.1 出口温度场  61-63
    5.4.2 出口速度场  63-64
  5.5 本章结论  64-65
第六章 0.6M 跨超声速风洞热交换器设计  65-72
  6.1 概述  65-66
  6.2 最终设计结果  66-68
  6.3 出口温度场及速度场分析  68-71
  6.4 本章结论  71-72
第七章 结束语  72-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7
个人简历  77

相似论文

  1. 回转窑内物料运动与传热特性分析,TQ127.11
  2. 气密检测系统温度影响研究,TH89
  3. 水膜作用下导热塑料盘管换热性能研究,TK124
  4. 微纳多孔表面的制备及其沸腾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TK124
  5. 热传导对微型错流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K124
  6. 柴油机活塞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耦合研究,TK423
  7. 多结构百叶窗翅片在平行流冷凝器应用中的性能模拟研究,TK124
  8. 用过热蒸汽干燥酒精糟的实验研究,TQ028
  9. 增压多级起爆射孔有限元分析,TE257.1
  10. 陕西农村住宅墙体保温效果与节能技术研究,TU111.48
  11. 带有列管束的鼓泡塔反应器传热规律研究,TQ053.5
  12. 夏热冬冷地区夹芯墙的热湿性研究,TU111.3
  13.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建筑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获取方法研究,TP212.9;TN929.5
  14. 基于排气特性和声学特性的消声器消声特性研究,TB535.2
  15. 矿井围岩与风流热湿交换若干问题的实验研究,TD727
  16. 外墙部位传热系数的快速检测方法,TU111
  17. 加气混凝土复合夹芯保温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研究,TU111
  18. 基于热工性能测试的节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探讨,TU111.48
  19. 基于CFD的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运行规律研究,TU892
  20. 具有消音功能的船用气水分离器性能研究,U664.56
  21. 客车车体隔热壁热工性能研究,U270.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热力工程、热机 > 工业用热工设备 > 换热设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