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投加PAC控制MBR膜污染的试验研究

作 者: 朱永双
导 师: 郭新超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粉末活性炭(PAC) 污染阻力 过滤性能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与其他常规生化水处理工艺相比,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突出的优点,但是膜污染成为其广泛应用的瓶颈。解决膜污染问题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膜污染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平行对比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投加PAC对一体式A/O-MBR膜污染延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投加PAC对出水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不论是否投加PAC,COD和氨氮的总去除率都达到95%以上。但总体上,COD和氨氮的去除率由于PAC的投加均有所提高。同一个清洗周期内,1#膜和2#膜的通量呈现相似的3阶段衰减规律;清洗周期随污泥浓度增大而缩短,随HRT的增大而延长。1g/L的PAC投加量下,控制好污泥浓度,可有效减缓膜通量衰减速率,延长清洗周期;2g/L投加量时,通量衰减速率较前者更快一些,因丝状菌膨胀,膜污染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此投加量对膜污染的减缓作用有待进一步试验考察。投加PAC使膜丝表面污泥层较松散,容易通过水力冲洗去除。化学清洗较彻底,先通过酸碱液的清洗后再采用氧化剂浸泡,对通量恢复最有效。PAC的投加改善了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污泥浓度增长更快一些。生物活性炭污泥絮体以PAC为骨架,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强曝气的剪切作用,不容易被打碎,可改善污泥粒径分布,未投加PAC的反应器中污泥平均粒径只有23.76μm,而投加PAC的反应器中污泥平均粒径提高到82.90μm,污泥沉降性能稍有提高,但是SV30仍然在90%以上,SVI在150mL/g以上;成熟的污泥以累枝虫占据绝对优势,污泥性能良好,第一阶段后期未投加PAC的反应器中出现大量的楯纤虫,试验第五阶段两反应器中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过滤性能变差,但出水水质不受影响。投加PAC可有效降低凝胶层阻力,从而使总阻力大幅下降,体现了膜污染防治的效果。投加PAC与否,沉积层阻力占总阻力的90%以上,沉积层的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泥浓度太高和丝状菌膨胀可增大过滤阻力。过滤试验发现,过滤过程最初1min受膜孔堵塞模型控制,之后受沉积过滤模型控制,后一阶段是膜过滤的主要控制阶段。投加PAC后,由于改善了粒径分布、减小了混合液粘度和提高了污泥絮体抗压性能三方面的作用,混合液污泥比阻降低,过滤性能得到改善。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2
  1.1 前言  9-10
  1.2 MBR工艺简介  10-12
    1.2.1 MBR工艺基本原理  10
    1.2.2 MBR工艺特点  10
    1.2.3 MBR工艺分类  10-12
  1.3 国内外MBR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2-13
    1.3.1 MBR的研究进展  12-13
    1.3.2 MBR的应用前景  13
  1.4 膜污染概述  13-20
    1.4.1 膜污染定义  13-14
    1.4.2 膜污染分类  14
    1.4.3 膜污染影响因素  14-18
    1.4.4 控制膜污染的措施  18-20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内容  20-22
    1.5.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20-21
    1.5.2 课题研究内容  21-22
2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2-26
  2.1 试验装置  22-23
  2.2 试验用水水质及分析方法  23-24
    2.2.1 试验用水水质  23
    2.2.2 试验指标分析方法  23-24
  2.3 试验运行条件  24
  2.4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24-26
3 PAC对净化规律及膜通量的影响  26-37
  3.1 污染物的去除规律  26-29
    3.1.1 COD的去除效果  26-27
    3.1.2 氨氮的去除效果  27-28
    3.1.3 PAC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28-29
  3.2 膜通量衰减速率比较  29-33
    3.2.1 膜通量衰减的变化  29-32
    3.2.2 膜通量衰减影响因素  32-33
  3.3 膜通量的恢复  33-35
    3.3.1 物理清洗  33-35
    3.3.2 化学清洗  35
  3.4 小结  35-37
4 PAC对污泥性状的影响  37-43
  4.1 污泥浓度的变化  37
  4.2 污泥龄的比较  37-38
  4.3 污泥沉降性能比较  38-39
  4.4 粒径分布的比较  39-40
  4.5 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40-42
  4.6 小结  42-43
5 PAC对膜污染过程减缓作用的研究  43-58
  5.1 膜污染表征及数学表达  43-48
    5.1.1 膜污染表征  43-44
    5.1.2 膜污染过程的数学表达  44-46
    5.1.3 试验装置及方法  46-48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8-57
    5.2.1 膜阻力分布比较  48-49
    5.2.2 过滤通量的变化情况  49-54
    5.2.3 混合液的过滤性能比较  54-57
  5.3 小结  57-58
6 结论与建议  58-60
  6.1 结论  58-59
  6.2 建议  59-60
致谢  60-61
参考文献  61-64

相似论文

  1.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2. 多级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制药废水污泥特性研究,X787
  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食品行业高浓度含油废水研究,X792
  4. 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的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X787
  5.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X703
  6. 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微细颗粒物净化用滤料的性能试验研究,TU834
  7. 采用气液两相流方法清洗络合—超滤污染膜组件的研究,X703
  8. A/O~4-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荧光染料废水的研究,X703.1
  9. 多级膜过程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91
  10. MBR对含典型PPCPs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X703
  11. 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X703
  12.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
  13. 炭素纤维—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X703
  14. 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X703
  15. 垃圾渗滤液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X703
  16. 典型污染物对反渗透膜的污染与清洗研究,X703
  17. 以A/O方式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试验研究,X703
  18.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工程化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X703.3
  19. 基于MBR一体化生活污水回用系统的研究,X703
  20. 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CMBR)处理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X703.1
  21. 金属多孔材料气固过滤分离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TB383.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