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GCS2000板块运动模型的建立

作 者: 高乐
导 师: 成英燕;郑作亚
学 校: 山东科技大学
专 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关键词: 地心坐标系统 ITRF CGCS2000 国家级CORS站 速度场 块体划分 板块运动模型 模型比较
分类号: P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地球观测系统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将会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就迫切需要以最符合地球运动规律的方一式规定地球参考系统,并建立可供使用的地球参考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为主的现代空间定位技术迅猛发展,地面为主测量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迫切需要一种高精度、地心、动态、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作为位置测量的参考系。在此期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所属的国际GNSS服务中心(IGS)适时向全球提供了全球地心参考框架ITRF,并在建立国家地球参考框架和区域性地球参考框架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适应全球地心坐标系统的发展趋势,我国与2008年正式启动了地心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CGCS2000)。本文基于CGCS2000,初步探讨了建立和维持我国自主地球参考框架所需关键技术和方法,并利用28个国家级CORS站数据建立了CGCS2000板块运动模型。主要的贡献和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介绍了协议地心参考框架的有关内容。参考框架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坐标系问题。包括国际地球参考系统及参考框架,尤其是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8,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等坐标系统,并详细介绍及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ITRF、CGCS2000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2)对于地球参考框架基准统一,提出了一种将局部区域数据纳入ITRF的新方法。基于新旧两个坐标参考框架下不同历元的台站坐标与速度,以及新旧框架之间的7个转换参数和转换参数变率的偏导关系,旧框架下的坐标与速度的协方差阵可以严密转换到新框架下。以此为基础,在相同历元下,忽略速度和转换参数变率的影响,对上述过程进行适当简化,实现了基于相同历元的坐标协方差阵的严密框架转换。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局部区域数据不必重新处理就能纳入ITRF框架,方便利用国际上已有的数据成果。实例表明,使用该种方法,转换后的坐标偏差优于0.1mm,完全能够满足框架之间转换的要求。对于不同框架间的数据统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介绍了板块运动模型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对中国地区的板块运动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周边进行了板块的重新划分。板块构造运动有两个基本假设:①板块具有刚性,其内部并不发生明显的塑形形变。②板块构造学说主张,地球表面积(或地球半径)并未发生过显著的增加或减小。基于这两个假设,可以引入欧拉定律来描述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和空间大地测量方法两类。使用这两种方法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建立了多个不同了运动模型,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有NUVEL1A、PB2002、APKIM2005等全球板块运动模型,我国学者也基于ITRF建立了ITRF97VEL、ITRF2000VEL等模型;同时对中国大陆细化,建立了我国一、二级板块运动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板块边界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所建模型的精度,本文在国内外对我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成果上,对我国及周边进行了重新板块划分,确定了7个一级块体。(4)参考框架点的方法研究。目前,使用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选取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和板块运动模型台站的标准具有随意性,直接影响地球参考架和板块运动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确定刚体板块内稳定台站选取的系统方法,即首先分析各台站的数据质量,然后利用7参数法进行精选,并对精选台站进行监督分类,最后使台站空间分布均匀化,以此选择GNSS数据处理中的IGS框架点。(5) CGCS2000板块运动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维持CGCS2000主要考虑因素是板块的构造运动,本文利用28个国家级CORS站水平方向的站坐标与速度建立了基于CGCS2000的板块运动模型,其模型精度达到厘米量级,与国内外的其他模型(ITRF、NUVEL1A、PB2002、APKIM2005、我国学者符养对中国大陆地区等建立的运动模型)相比也显示了较高的精度。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衣架式板材挤出机头流场分析与控制,TQ320.52
  2. 声波法检测炉内气体速度场实验系统设计研究,TK226.1
  3. 高压煤气化激冷射流参数测试方法研究,TQ541
  4. 基于CAE的拉链链牙轧制孔型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TS941.498.2
  5. 货物不同摆放形式下冷库内气流组织的模拟研究,TB657.1
  6. 基于多水平统计模型的气象数据研究,P468.0
  7. 信息化测绘中的坐标系及其应用研究,P228.4
  8. 气液传质过程中Marangoni效应的PIV实验研究,TQ021.4
  9. 基于A-S模型的企业所得税逃税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F812.42
  10. 膜电极涂层制作设备的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TM911.4
  11. 宽带信道测量和建模的研究,TN911.5
  12.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研究,F127
  13. 连片叠前偏移技术在吉林探区的应用,P631.44
  14. 机车齿轮箱温度及压力场仿真研究,U260.3
  15.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F224
  16. 真实黏度流变仪收缩流道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及分析,TQ021
  17. 空调列车软卧包厢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U270.383
  18. 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F224
  19. 化学气相渗透过程的多尺度建模及界面追踪,TB332
  20. 具脉冲效应的生物学模型的定性研究,O175.14
  21. 办公室踢脚位送风空调数值模拟研究,TU8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大地测量学 > 动态大地测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