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传承与超越

作 者: 梁静
导 师: 张晓林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儒家 传承 超越
分类号: D6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荣辱观作为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是以文化为根基的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现代道德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荣辱观传统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同时这些传统荣辱观念又囿于特定的时空背景而有明显的局限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汲取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精髓,又突破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种种局限,将中国传统荣辱观与当代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实际及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体现了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传承超越的统一。本论文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一统”的爱国思想、重民思想以及和谐思想。同时,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超越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二者阶级属性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从以民为本到“为人民服务”的现代转换、从传统理想人格结构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转换、从人伦道德观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从传统德治思想到德法兼治的现代转换,从而实现了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全面超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文化根源;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传承和超越。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1
第一章、荣辱观  11-20
  1.1 荣辱观的学理考察  11-13
    1.1.1 荣辱观的内涵  11
    1.1.2 荣辱观的特点  11-13
  1.2 传统荣辱观——"荣辱之大分"  13-16
    1.2.1 管仲对"耻"的论述  13-14
    1.2.2 孔子的荣辱思想  14
    1.2.3 孟子的荣辱思想  14-15
    1.2.4 荀子的荣辱思想  15-16
  1.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功能  16-20
    1.3.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16-18
    1.3.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功能  18-20
第二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传统荣辱观的道德传承  20-30
  2.1 "大一统"思想的一脉相承  20-21
  2.2 重民思想的一脉相承  21-24
  2.3 和谐思想的一脉相承  24-30
第三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传统荣辱观的超越  30-47
  3.1 阶级属性的根本区别  30
  3.2 思维方式的显著差异  30-31
  3.3 对"以民为本"的现代转换  31-35
    3.3.1 传统民本观的局限性  31-34
    3.3.2 "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性超越  34-35
  3.4 对传统理想人格结构的现代转换  35-40
    3.4.1 传统理想人格的缺陷  35-38
    3.4.2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38-40
  3.5 对人伦道德观的现代转换  40-43
    3.5.1 人伦道德观的局限性  40-42
    3.5.2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超越性  42-43
  3.6 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转换  43-47
    3.6.1 传统德治思想的局限性  43-44
    3.6.2 社会主义荣辱观德法兼治的理念超越  44-47
第四章、小结  47-48
参考文献  48-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2.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道统与济世,C912.4
  5.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6.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7.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8.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9. 农耕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与当代危机,G807.4
  10.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11.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12.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13.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14.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15.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与前景刍议,J212
  16. 装饰绘画的传统情节,J219
  17. 威风锣鼓及其民俗学考察,J632.5
  18.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9.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20. “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G633.951
  21. 流传于西北的八极小架挖掘整理及多媒体视频教材研究,G8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道德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