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

作 者: 黄少琼
导 师: 刘新熙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侵权行为 第三人侵害债权 债权不可侵性 侵权法 保护范围
分类号: D9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将债权纳入侵权行为法的救济范围,一直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各国司法实践承认该制度的存在,但各国对该制度的请求权基础却大有不同,理论基础的来源也不同。在本文看来,把债权的不可侵性作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不变的逻辑不能够适应社会现实的变化,也许,我们可以回到侵权法本身上来,从探讨侵权行为对象及其成为侵权法保护范围的路径出发来揭示债权成为侵权行为对象的理论基础,或许从中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在本文中,本文运用了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等法学研究方法,从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出发,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作了具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在引言部分,本文提出问题,简单阐明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就本文的论证范围和研究方法作一简单说明。正文内容共包括四章:第一章是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先对该制度在英美法系的发展进行介绍,而后以法国、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例介绍其在大陆法系的发展,最后对该制度的发展进行总结。第二章是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分别从两个视角进行阐述。视角一,从债权的相对性到不可侵犯性谈起,指出在当时传统的侵权法理论下,债的不可侵犯性不失为解决把债权纳入侵权救济范围问题的思路;视角二,从权利和利益的保护问题——债权成为侵权法保护范围的路径进行论述,指出可以回到侵权法本身上来,从探讨侵权行为对象及其成为侵权法保护范围的路径出发来揭示债权成为侵权行为对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与特殊免责事由,为正确适用该责任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架构。对侵害对象、侵权主体、主观故意、侵害行为的不法性、第三人的行为须造成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五个要件进行论述。然后论述了侵害债权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第四章是我国确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思考,首先从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出发,指出我国现有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不利于对债权的周延保护。接着阐明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建议。指出应该采用一般规定结合特别规定的立法方法,在特别规定中,尤其要突出故意与违背善良风俗这两个构成要件。最后为结论部分,该部分是对全文观点的总结和提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一、问题的提出  10-11
  二、论证范围及研究方法  11-12
第一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12-21
  一、英美法系的相关立法  12-14
  二、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  14-20
    (一) 法国  14-16
    (二) 德国  16-17
    (三) 日本  17-18
    (四) 我国台湾地区  18-20
  三、小结  20-21
第二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21-30
  一、视角一:从债权的相对性到不可侵犯性  21-26
    (一) 债权相对性原则  21-22
    (二) 债权相对性原则的坚持者认为债权不能作为侵权法保护的对象  22
    (三) 债权的不可侵犯性理论--对债权相对性的突破  22-24
    (四) 物权和债权区分的相对性  24-25
    (五) 债权相对性原则与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可以并存  25-26
  二、视角二:权利和利益的保护问题--债权成为侵权法保护范围的路径讨论  26-30
    (一) 侵权法的保护对象  26-28
    (二) 债权既是权利,又是财产利益  28-29
    (三) 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的平衡--债权成为侵权法保护范围的路径  29-30
第三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与特殊免责事由  30-40
  一、构成要件  30-38
    (一) 要有合法有效债权的存在  30-31
    (二) 侵权主体一般是债权债务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例外情况下包括债务人  31-32
    (三) 侵权行为人主观上须为故意  32-34
    (四) 侵害行为客观上具有不法性  34-36
    (五) 第三人的行为须造成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  36-38
  二、特殊免责事由  38-40
    (一) 正当竞争  38
    (二) 忠告  38-39
    (三) 履行职责  39
    (四) 按照约定可以随时终止合同  39-40
第四章 关于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思考  40-47
  一、关于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立法、司法现状  40-42
    (一) 立法现状  40-41
    (二) 司法实践的做法  41-42
  二、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42-47
    (一) 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  42-44
    (二) 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建议  44-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1

相似论文

  1.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2. 略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D913
  3.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4. 记者调查性采访侵权责任研究,D923
  5. 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6. 论网络著作权司法保护若干问题,D923.41
  7. 论胎儿利益保护在侵权领域的扩张,D923
  8. 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D923.42
  9. 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D923
  10. 专利行政执法研究,D922.1
  11. 功能性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研究,D923.42
  12. 论建筑物不明坠物致害责任,D923
  13. 汽车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案例研究,D923.42
  14. 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研究,D913
  15. 论共同加害行为的要件及责任分担,D923
  16. 论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7. 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923.41
  18. 侵权归责新探,D923
  19. 医疗侵权责任研究,D922.16
  20. 网络侵权行为法律问题研究,D913
  21. 恶意软件侵权研究,D9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