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完善

作 者: 于彩辉
导 师: 肖建华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民事上诉 价值功能 发回重审 制度设计 二审终审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以纠正初审裁判错误为出发点的一种制度,在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法律体系中均有体现。虽然由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制度不同,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但是不管在何种诉讼制度中,上诉均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也就是上诉制度应当包含的价值和功能。笔者认为,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此种功能和价值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其符合了诉讼活动内在的规律性,是对上诉制度科学内涵的归纳和总结。因此从此种功能和价值出发检视我国民事上诉制度,必然会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我国,上诉制度是当事人对于初审裁判存在事实上或法律适用上的异议,为寻求有利于自己的判决而提起的,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复审。我国民事上诉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新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我国经历了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许多法律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法学研究层面上,我国在法理学、法社会学和一些具体制度研究方面,大量吸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对许多传统观念和理论进行了检讨。这些变化必然要求对民事上诉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在本文中,笔者归纳了我国民事上诉的主要现行制度,提出了关于民事上诉制度应当追求的价值和功能,对国外民事上诉的先进经验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现行民事上诉制度的一些具体设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不符合民事上诉制度功能和价值的地方,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全文目录


摘要  4-7
第一章 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概述  7-12
  一、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涵义  7
  二、民事上诉制度应追求的主导功能  7-12
    (一) 实体正义——追求对案件客观真实的发现  8
    (二) 程序正义——体现程序自身对公正实现的意义  8-10
    (三) 救济权利——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0
    (四) 司法统一——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  10-11
    (五) 压力释放——宣泄当事人不满情绪  11-12
第二章 国外先进民事上诉制度的经验借鉴  12-19
  一、大陆法系代表国家  12-15
    (一) 德国  12-13
    (二) 日本  13-15
  二、英美法系代表国家  15-17
    (一) 英国  15
    (二) 美国  15-17
  三、两大法系民事上诉制度的评析  17-19
    (一) 相同点  17
    (二) 差异  17-18
    (三) 借鉴  18-19
第三章 我国现行民事上诉制度的缺陷  19-29
  一、可上诉文书的形式及范围缺陷  19-20
    (一) 对裁定界定不清  19-20
    (二) 可上诉的法律文书范围过窄  20
  二、上诉权无限制导致权利滥用  20-22
    (一) 对上诉设定的条件过于宽泛  21
    (二) 程序投机现象严重  21-22
  三、全面审查存在"一刀切"现象  22-23
  四、二审终审名存实亡  23-24
  五、发回重审制度的缺陷与滥用  24-26
    (一) 职权色彩浓厚  24-25
    (二) 发回标准过于模糊  25-26
    (三) 不符合诉讼效益  26
  六、附带上诉、上诉反诉制度设计缺陷  26-29
    (一) 附带上诉制度  26-28
    (二) 上诉反诉制度  28-29
第四章 我国上诉审制度的立法建议  29-38
  一、对可上诉文书和范围的完善建议  29-31
    (一) 对可上诉裁定的建议  29-30
    (二) 对决定可提起上诉的建议  30-31
  二、对上诉权的规范建议  31-33
    (一) 设置上诉许可制度  31-32
    (二) 案件争议金额的限制  32
    (三) 建立对恶意上诉的有效制裁机制  32-33
  三、确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33-34
  四、对审级制度完善的建议  34-35
    (一) 有条件的一审终审  34-35
    (二) 有条件的三审终审  35
  五、对发回重审制度的改造  35-36
    (一) 明确发回重审的界限  35-36
    (二) 尊重程序正义  36
    (三) 发回重审须明确原因,并限定发回重审的次数。  36
  六、对附带上诉制度的完善建议  36-38
    (一) 附带上诉的提出时间  36
    (二) 附带上诉的效力  36-37
    (三) 附带上诉权利丧失  37-38
结语  38-39
参考资料  39-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X196
  2. 论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建构,D926.5
  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6
  4. 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法律规制研究,D922.281
  5. 论清末民初宁绍地区的县自治财政,F812.9
  6. 论国际私法对弱者权益的保护,D997
  7.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D925.2
  8.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925.3
  9. 民事执行行为异议审查制度,D925.1
  10. 大规模侵权损害事件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923
  11.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926.3
  12. 人民法院立案调解研究,D925.14
  13. 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重构研究,D923.41
  14. 我国警察行政协助的法律制度构想,D922.14
  15.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F842.6
  1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F842.6
  17. 企业环境责任及其供应链推广,F270;F205
  18. 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研究,F275
  19. 沂水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F326.2
  20. 论刑事诉讼二审发回重审制度,D925.2
  21. 刑事二审中发回重审制度研究,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