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刑事制度审判制度的建立

作 者: 焦桂斌
导 师: 宋英辉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刑事缺席审判 合理性 合法性 必要性 可行性 具体程序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某一方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于特定期日参加庭审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兼顾各方利益,实现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平衡,更为了规制某些当事人恶意逃避法律责任的不法行为,世界很多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设立了缺席审判制度,以保证特定情形下,法庭的庭审活动不因单方当事人的缺席而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我国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先后确立了缺席审判制度。而在刑事领域,出于人权保护和减少冤假错案的考虑,缺席审判制度迟迟未能建立。这一重要审判制度的欠缺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权威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法治进程。因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建立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刑事缺席审判的概念、特征。通过对缺席审判概念、特征的析明和其历史渊源以及国外相关制度的介绍,从理论上对缺席审判制度作出初步的界定。第二章,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理论基础。从制度构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制度本身的独特价值等几个角度,对缺席审判制度进行了更为全面、更为细致的分析、解剖。第三章,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于司法实践中一些特殊情况来说,普通的审判方式并不适用。而现行的一些变通做法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必须以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来替代,这是本节主要讨论的问题。第四章,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7
第一章 刑事缺席审判的概念、特征  7-16
  一、刑事缺席审判的概念  7-8
  二、刑事缺席审判的特征  8-10
    (一) 刑事缺席审判中,缺席的一方当事人通常为被告人一方  8-9
    (二) 刑事缺席审判中的缺席不包括被告人与辩护人同时缺席的情形  9
    (三)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依然遵循直接、言词审理原则  9
    (四)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本身不具有制裁性、惩罚性  9-10
  三、刑事缺席审判的分类  10-11
  四、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国外立法经验  11-16
    (一)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渊源和历史沿革  11-12
    (二) 国外在刑事缺席审判领域的成熟经验  12-16
第二章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理论基础  16-23
  一、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合理性依据  16-18
    (一) 缺席审判有利于维系合理的诉讼构造,是对程序正义的深化和补充  16-17
    (二)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刑事诉讼基本价值观念变迁的必然结果  17-18
  二、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合法性依据  18-20
    (一)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与程序参与原则  18-19
    (二)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与有效辩护权原则  19-20
  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独特价值  20-23
    (一) 及时打击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20-21
    (二) 维护被害人合法利益  21
    (三) 对相关证据的固定和保护  21-22
    (四) 有利于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及早归案  22-23
第三章 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3-27
  一、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  23-25
  二、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可行性  25-27
    (一) 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法理依据  25
    (二)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缺席审判的审理方式  25-27
第四章 在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  27-37
  一、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  27-32
    (一) 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死亡的案件  27-28
    (二) 被告人逃跑或故意使自己丧失行为能力的案件  28-30
    (三) 自诉案件  30
    (四) 单位犯罪案件  30-31
    (五) 未成年人案件  31-32
    (六) 当事人恶意扰乱法庭秩序,经法庭警告仍无法制止的情形  32
  二、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程序建构  32-33
    (一) 案件审理前的对公诉材料的审查  32
    (二) 案件审理前的对被告人以及利害关系人的告知  32-33
    (三) 案件审理程序  33
    (四) 案件宣告程序  33
  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特殊保障措施  33-37
    (一)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知情权的特殊保障  33-34
    (二)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的特殊保障  34-35
    (三)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参与权的特殊救济  35
    (四)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上诉权的特殊救济  35-37
结语  37-38
参考书目  38-40

相似论文

  1. 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G631
  2.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视角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631.42
  3. 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B812
  4. 试论武术“打练结合”之重要性与可行性,G852
  5. 论库恩科学合理性思想,N02
  6. 初中语文教学“听话”研究,G633.3
  7. 行政诉讼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存与废研究,D925.3
  8. 交叉、融合与创新,J52
  9. 苏州市学生营养餐可行性研究,G478
  10. 呼伦贝尔市小学体育课增设短式网球的可行性趋势研究,G845
  11. 单一颜色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923.43
  12. 能动司法的法理分析,D926
  13. 口供合法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D925.2
  14. 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需求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U491.14
  15. 从合理性走向合法性:上海市私人轿车牌照额度拍卖政策的研究,F426.471
  16. 山西煤改法律问题研究,F426.21
  17. 电视与乡村社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变迭研究,C912.82
  18. 大型半潜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评估研究,U674.941
  19. 乘用车试验设备采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F426.471
  20. 我国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F842.6
  21.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艺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