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俗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作 者: 曹又亲
导 师: 苏和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通俗文化 政治波普 艳俗艺术 卡通一代
分类号: J1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伴随着政府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形态面貌的改变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国际化讯息与国内传统文化资源的结合下新的文化形态的发生、发展,主要是对逐渐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的通俗文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兴盛进行深入的解析,以及通俗文化对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及艺术家作品创作的影响。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研究通俗文化在90年代国内产生契机及兴盛的主要表现和对通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进行了辨析。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这一概念于18世纪晚期,由德国作家赫尔德(Johann Gtfried Herder,1744—1803)明确表达出来。在西方文化研究中,Popular Culture,既可以译为通俗文化,也可以译为流行文化。一般来说,通俗文化是和民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文化。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不同的文化类型和历史阶段中,通俗文化就以各种名义在与不同的高级文化的对立中发展至今。中国改革开放,改变了大众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新的意识形态面前,一种以适应性为主要特点的大众世俗化的文化现象即通俗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对象。通俗文化几乎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所有空间,不论是日常物质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的第二章主要阐释了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和通俗文化影响下的国内艺术形态。通过描述在各种社会类型中通俗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论述了当通俗文化逐渐渗透到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作品中的时候,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必定得到重新建构,通俗文化在艺术中必定得到新的阐释,或者说作为艺术的新的言说。同时,描述了在中国90年代出现的新的艺术形态。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通俗文化对国内当代艺术的影响。从通俗文化对活跃在90年代的艺术形态的影响,论述了通俗文化对艺术家艺术观念或艺术家生存策略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政治波普艺术主要关注原有政治意识形态及符号在消费文化中的重新解读,在表现手法上利用挪用、拼贴等方式把它与最新出现的消费文化符号并置或者置换,以达到呈现的目的,形成了以“泼皮现实主义”、“政治波普”等艺术思潮。艳俗艺术主要关注新的文化形态下出现的生活、消费方式,他们一方面利用放大、复制等方式,反讽、批判通俗文化中媚俗的、低级趣味的、爆发户式的文化情趣,另一方面利用近似自虐的方式在画面上呈现自身的精神断裂,主要表现在“艳俗艺术”及“青春残酷画派”的产生上。卡通一代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艺术家,对信仰的缺失、对历史的无知恰恰形成了他们无视权威、敢于创新、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利用消费文化中所出现的各种技术手段:如影像、装置、文本、表演等多方位的表现社会文化中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由此形成可以代表新兴艺术形态的“卡通一代”、“影像艺术”等。文章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以及其推广的意义。通俗文化对于消费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使艺术家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市场在无形中成为个人艺术成长的禁锢,如何处理市场与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关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0
1. 通俗文化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国内的兴盛  10-18
  1.1 通俗文化在90年代国内兴盛的契机及主要表现  10-13
    1.1.1 二十世纪90年代通俗文化在国内兴盛的契机  10-12
    1.1.2 通俗文化在90年代国内兴盛的主要表现  12-13
  1.2 通俗文化概念及主要特征的辨析  13-18
    1.2.1 通俗文化概念的辨析  13-15
    1.2.2 通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5-18
2. 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18-23
  2.1 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18-19
  2.2 通俗文化影响下的国内艺术形态  19-23
3. 通俗文化对政治波普艺术的影响  23-29
  3.1 通俗文化对政治波普艺术家精神意识的冲击  23-24
  3.2 通俗文化对政治波普艺术创作的影响  24-29
    3.2.1 图式化、符号化艺术创作模式的出现  26-27
    3.2.2 不同文化模式下内心冲突创作题材的泛滥  27-29
4. 通俗文化对艳俗艺术的影响  29-34
  4.1 通俗文化对艳俗艺术家生存状态的影响  29-30
  4.2 通俗文化对艳俗艺术创作的影响  30-34
    4.2.1 喜剧性的、暴发户式的农民趣味的显现  31-32
    4.2.2 商业文化中“艳”、“俗”色彩的应用  32-34
5. 通俗文化对卡通艺术的影响  34-40
  5.1 通俗文化对卡通一代艺术家生存方式的浸蚀和引导  34-36
  5.2 通俗文化对卡通一代艺术的影响  36-40
    5.2.1 对未来的可能性的运用  37-38
    5.2.2 虚拟生活的知觉再现  38-40
6. 结论  40-42
  6.1 结论  40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几个问题  40-42
参考文献  42-44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王广义绘画图像符号研究,J205
  2. 生活·波普·艺术,J110.9
  3. 安迪·沃霍尔与王广义的波普艺术之比较,J205
  4. 艳而不俗的艳俗艺术,J205
  5. 妖冶的花朵—中国当代艳俗艺术研究,J120.9
  6. 双面“彼得·潘”!,J218.7
  7. 诗意与碎片,TB484
  8. 新一代的视觉趣味,J218.7
  9. 走向成熟的卡通一代,J218.7
  10. 意识形态与微观政治——政治波普的两条道路,J114
  11. 王广义艺术作品图式符号研究,J213
  12. 中国式的波普艺术,J120
  13. 明代中后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费研究,K248.2
  14. 浅论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架上绘画,J204
  15. 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909.2
  16. 中国艳俗艺术研究,J120.2
  17. 青春中的自我透析与表述,J205
  18.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J213
  19. 中国60年代油画艺术家的绘画特点,J213
  20. 波普艺术与建筑的波普化,TU-86

中图分类: > 艺术 >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 中国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