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宣钢SWRCH35K冷镦钢的质量研究

作 者: 裴培
导 师: 艾立群
学 校: 河北理工大学
专 业: 钢铁冶金
关键词: 冷镦钢 夹杂物 裂纹 
分类号: TF77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宣钢SWRCH35K冷镦钢的质量问题,通过现场系统取样和试验检测等方法,观察了钢中大型夹杂物,显微夹杂物的形貌,并用扫描电镜对钢中夹杂物做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冶炼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夹杂物类型、数量、分布以及T[O]、N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冷镦样和盘条样的表面质量、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影响冷镦性能的因素,得出冷镦盘条开裂的原因。研究表明:铸坯的T[O]平均为41×10-6;铸坯N平均值为68.67×10-6;大型夹杂物平均值为105.33mg/10kg,以硅酸盐类的复合夹杂物为主;LF处理后显微夹杂物的含量较处理前有很大减少,说明精炼去除夹杂物效果较好;中间包中的显微夹杂物的数量较LF处理后有所增加,首先,原因为中间包覆盖剂只有碳化稻壳,碳化稻壳有良好的绝热保温作用,但不能防止二次氧化和吸附夹杂物;其次,长水口没有采用氩封而吸入空气;铸坯中的夹杂物中含有Ti、Zn、Na、Ka等元素是来自结晶器保护渣,说明结晶器存在卷渣现象;各个工序显微夹杂物的变化规律与T[O]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冷镦开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盘条表面存在折叠;盘条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呈块状,铁素体占30%~50%,未发现贝氏体和魏氏体组织;盘条的晶粒度普遍较高,达到9.0~10.0级,会导致抗拉强度提高,冷镦性能变差。虽然没有发现夹杂物直接导致冷镦开裂的现象,但是,较高含量的夹杂物将限制冷镦性能进一步提高。发现钢的夹杂物中含有元素,并分析了氯元素的来源和对冶炼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1 文献综述  10-26
  1.1 冷镦钢概述  10-13
    1.1.1 冷镦钢的生产特点  11-12
    1.1.2 冷镦工艺的优点  12
    1.1.3 不同冷镦用钢钢种  12-13
  1.2 冷镦钢的发展及生产流程  13-15
    1.2.1 国内外冷镦技术的发展  13-14
    1.2.2 国内外各厂冷镦钢生产流程  14-15
  1.3 冷镦钢化学成分控制  15-17
    1.3.1 碳含量  15
    1.3.2 硅含量  15-16
    1.3.3 锰含量  16
    1.3.4 硫含量  16
    1.3.5 磷含量  16-17
    1.3.6 铝含量  17
  1.4 工艺控制  17-21
    1.4.1 铁水脱硫  17-18
    1.4.2 转炉冶炼  18-19
    1.4.3 LF 精炼  19-20
    1.4.4 连铸  20-21
  1.5 影响冷镦性能的因素  21-26
    1.5.1 夹杂物  21-22
    1.5.2 表面质量  22-24
    1.5.3 金相组织  24-25
    1.5.4 晶粒度  25
    1.5.5 晶粒均匀性  25-26
2 研究内容及方案  26-34
  2.1 研究目的  26
  2.2 研究内容  26
  2.3 研究方案  26-27
  2.4 试验及检测  27-34
    2.4.1 试验钢种  27
    2.4.2 生产工艺  27-30
    2.4.3 取样及加工方法  30-32
    2.4.4 检测方法  32-34
3 冷镦钢夹杂物的研究  34-60
  3.1 T[O]含量检测与分析  34-35
  3.2 N 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35-37
  3.3 显微夹杂物检测与分析  37-49
    3.3.1 LF 处理前钢中的显微夹杂物  37-39
    3.3.2 LF 处理后钢中的显微夹杂物  39-42
    3.3.3 中间包中的显微夹杂物  42-45
    3.3.4 铸坯中的显微夹杂物  45-49
  3.4 各工序显微夹杂物的变化  49-52
  3.5 大型夹杂物分析与检测  52-55
  3.6 钢中的元素  55-58
    3.6.1 钢中氯元素的发现及来源分析  55-57
    3.6.2 氯元素的来源  57-58
    3.6.3 氯元素对钢铁生产的影响  58
  3.7 小结与优化措施  58-60
    3.7.1 小结  58-59
    3.7.2 优化措施  59-60
4 冷镦性能的研究  60-68
  4.1 理论分析  60-61
  4.2 试验检测  61-67
    4.2.1 试样表面形貌  61-62
    4.2.2 断面撕裂  62
    4.2.3 裂纹观察  62-63
    4.2.4 表面划伤  63
    4.2.5 表面折叠  63-64
    4.2.6 晶粒度  64-65
    4.2.7 金相组织  65-66
    4.2.8 夹杂物  66-67
  4.3 小结与优化措施  67-68
    4.3.1 小结  67
    4.3.2 优化措施  67-68
5 35k 螺栓开裂分析  68-74
  5.1 试验试样  68
  5.2 试样检验  68-72
    5.2.1 表面酸洗  68-69
    5.2.2 显微镜观测  69-70
    5.2.3 能谱分析  70-72
  5.3 结果分析  72-73
  5.4 小结与优化措施  73-74
    5.4.1 小结  73
    5.4.2 优化措施  73-74
结论  74-75
参考文献  75-79
致谢  79-80
导师简介  80-81
作者简介  81-82
学位论文数据集  82

相似论文

  1. 平面应力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弹粘塑性分析,O346.1
  2.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3. LF热态渣循环利用过程中脱硫行为的研究,X757
  4. 氯虫酰胺的合成研究,TQ453.2
  5. 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TQ223.26
  6.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7.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8.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洗脱剂筛选及洗脱条件优化,X592
  9. 挥发性氯代烃类化合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筛选研究,X820.4
  10.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1.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12.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13. 冻融循环和氯离子侵蚀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分析,TU528
  14. 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研究,TS745
  15. 氯噻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3
  16. 南美白对虾抗黑变保鲜技术研究,S983
  17. Rhodococcus sp.R04联苯水解酶性质及反应动力学研究,Q55
  18. 嘧菌酯对大豆和玉米幼苗产生的药害被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的效果初探,S481
  19.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唑菌胺酯药害的缓解作用,S481
  20. 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信号系统介导氯化钴诱导的番茄侧根发生,S641.2
  21.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炼钢 > 铸锭 > 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 > 方坯连铸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