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卫星观测的中国近海及登陆中国台风中的闪电特征研究

作 者: 王艳
导 师: 张义军
学 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专 业: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关键词: TRMM OTD/LIS 闪电活动 海温 中国近海海域 降水结构 台风
分类号: P427.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可在大空间和长时间尺度上对雷暴云进行多参量的观测,不仅为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研究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在雷暴尺度上研究雷电与云微物理特征和动力特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手段。本文利用OTD/LIS观测的11年的闪电格点资料,结合11年的海温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我国海岸线附近的海陆闪电时空分布差异、我国近海海域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闪电活动与本海域海温的相关性和对ENSO事件的响应;同时利用TRMM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成像仪LIS、降水雷达PR和微波成像仪TMI的多年同步观测资料,对2000~2007年间登陆我国的台风中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闪电频数与雷暴云宏微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0505号台风“海棠”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闪电活动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我国海岸线附近闪电活动比较频繁,临近海岸线的陆地和海域的闪电密度都随着纬度的递增呈振荡变化,闪电密度最小值集中分布在东海海域,闪电密度最大值则集中分布在南海、次峰在渤海和黄海海域。相同纬度下,闪电密度值随着经度的递增呈现振荡变化,表现为双峰双谷,闪电密度值随陆地、岛屿、海峡和海洋的地形过渡变化而逐渐递减。中国近海海域的闪电密度平均值为3.39 fl·km-2·a-1,远远高于全球海洋闪电密度平均值,反映了陆缘海和大洋上闪电活动的明显差异。近海海域的闪电密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海、渤海、黄海和东海。近海海域闪电密度随纬度的升高而振荡降低,其中台湾岛附近海域、渤海湾海域的闪电密度值较大,同时闪电密度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递增表现出递减--振荡递增--递减的趋势。夏季的闪电活动占近海海域全年总闪电的大部分,在近海海域的海温季节分布中,黑潮主干位置处的海温值相对较高且闪电活动也明显强于同纬度的东海近海和大洋海域,尤其在春季和冬季表现明显。在季节变化的影响下,近海闪电密度与近海的海温变化达到明显的相关,关于我国近海海域闪电活动对ENSO事件的响应问题,初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该海域闪电密度距平变化和NINO3区海温变化总体上呈现正相关,但在1997/1998和2002/2003年两次El Nino事件过程中只有冬春两季该海域闪电活动才呈现出明显的增加现象。登陆我国的台风三个区域中对流云降水面积远小于层云降水面积,但对流云总降水量却与层云降水相当;相对于层云降水,对流云降水具有较高的回波高度和较宽的降水强度分布;外雨带的层云降水强度和对流云降水强度都高于内雨带,而眼壁发生降水的几率很小。登陆我国的台风中闪电活动最密集地分布在外雨带,其次是眼壁,内雨带的闪电发生频次最低,闪电密度也最小。闪电密度和闪电频次均随距离风眼中心位置的径向距离做振荡变化且都在距台风风眼中心约375km的外雨带附近出现最大值。台风中闪电发生区的6km高度反射率因子大于未发生闪电区,而PCT85值则明显低于未发生闪电区,外雨带较眼壁和内雨带有较强烈的对流活动;与其他类型雷暴(暴雨、雹暴)相比台风中的云中冰相粒子含量较少,闪电活动较其他类型雷暴少,闪电集中分布在低亮温值、高反射率区域;与大西洋飓风相比,我国台风中的冰相降水粒子活动和对流活动较弱,台风中非感应起电机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起电机制,闪电的发生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闪电的出现可用来指示台风中强对流活动的位置。“海棠”生命史中闪电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35~50dBz区间,降水量虽然较大,但其闪电活动频数偏低;生命史中的85GHz亮温远高于暴雨和雹暴系统,仅有小范围低于180K以下的低亮温区,闪电主要集中在230K以下区域附近,表明台风中的云中冰相粒子含量相对较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8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9-10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回顾  10-14
    1.2.1 卫星观测的海陆闪电特征差异及成因  10-13
    1.2.2 闪电活动对ENSO 事件的响应  13
    1.2.3 卫星观测的热带气旋中的闪电特征  13-14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6
  参考文献  16-18
第二章 卫星观测的中国海岸线附近海陆闪电活动差异  18-27
  2.1 资料介绍  18-19
    2.1.1 OTD 与LIS 探测器介绍  18-19
    2.1.2 OTD/LIS 闪电格点资料介绍  19
  2.2 分析区域的划分  19-20
  2.3 中国海岸线附近海陆闪电空间分布  20-22
    2.3.1 闪电密度空间分布  20-21
    2.3.2 海岸线附近海陆闪电密度随纬度和经度的变化  21-22
  2.4 中国海岸线附近海陆闪电时间分布  22-25
    2.4.1 海岸线附近海陆闪电密度逐年变化、月变化  22-23
    2.4.2 海岸线附近海陆闪电密度分布日变化  23-25
  2.5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5-27
第三章 卫星观测的中国近海海域闪电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温和ENSO 事件的相关  27-40
  3.1 资料介绍  27-28
  3.2 分析区域的范围  28
  3.3 中国近海海域闪电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28-31
    3.3.1 近海四海域闪电密度空间分布  28-30
    3.3.2 近海海域闪电密度随纬度和距海岸线距离的变化趋势  30-31
  3.4 中国近海海域闪电密度时间分布特征  31-34
    3.4.1 闪电密度和海温季节分布特征  31-32
    3.4.2 闪电密度年变化及日变化特征  32-34
  3.5 中国近海海域闪电活动与本海域海温的相关  34-35
  3.6 中国近海海域闪电活动对 ENSO 事件的响应  35-38
  3.7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8-40
第四章 2000~2007 年登陆中国台风中闪电活动及其降水结构特征  40-53
  4.1 资料介绍  41-42
  4.2 分析区域的划分  42-43
  4.3 台风中的三维降水结构特征  43-45
  4.4 台风中的闪电活动分布特征  45-47
  4.5 闪电频数与雷暴参量之间的关系  47-50
  4.6 结论和讨论  50
  参考文献  50-53
第五章 0505 号台风“海棠”中闪电活动与降水结构特征  53-65
  5.1 天气背景及观测资料  53-54
  5.2 TRMM-PR 观测的三维降水结构特征  54-59
  5.3 “海棠”的闪电活动特征  59-62
  5.4 闪电活动和降水结构以及 85GHz 微波亮温的关系  62-63
  5.5 小结与讨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5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5-68
  6.1 本文主要结论  65-66
  6.2 不足与展望  66-68
致谢  68-69
个人简介  69

相似论文

  1. 蚁群算法及其在气象卫星云图分割中的应用,TP391.41
  2. 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F626
  3.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P444
  4. 近50年中国降水和温度的统计分析和海洋对其影响初步研究,P468
  5. 西沙群岛红脚鲣鸟繁殖时间选择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Q958
  6. 台风区村民居住用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P694
  7. 热带印度洋海温时空特征分析,P731.11
  8. 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机制研究,P458.121.1
  9. 基于组网天气雷达的台风回波强度及风场三维结构研究,P412.25
  10. 江淮梅雨的准双周振荡,P468.024
  11. 新一代天气雷达退速度模糊的方法研究及效果分析,P412.25
  12. 基于ETKF适应性观测敏感区估算系统完善与初步应用研究,P456.7
  13. 登陆台风“罗莎”中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P426.51
  14. 苍南县应对台风危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P444
  15. 宁波港集装箱船舶防抗台风的研究,U698.91
  16. 台风灾害下区域疏散公交集结点选址和车辆路径规划,U116
  17. 台风引发温州市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P694
  18. 台风特征因子特性分析及其对海浪的影响,P731.22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州市地质灾害主控因素台风降雨空间分布及动态预测,P426.6
  20. 中国沿海风特性研究,P444
  21. 基于偏微分方程和机器学习的台风风场反演方法研究,O175.2;P44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 大气现象 >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 不稳定天气的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