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治理模式下我国信访制度完善途径探究

作 者: 刘辉
导 师: 刘林清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民主 和谐社会 公民社会 公共治理 软法 信访制度
分类号: D63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式的纠纷解决与人权救济机制,同时也是权力上下运行及相互监督的一种特殊机制。在经历50年的成长与变迁后,作为司法和行政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公民参与的信息反映渠道,处在社会管理格局转型期的信访制度,在“民主”、“政治”和“法制”要求日益现实的情况下,逐渐陷入到一个相当困惑的境况:信访制度何去何从。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治理模式的社会管理格局正逐步在中国确立起来。信访制度作为重要的社会公民参与的信息反映渠道和利益协调工具,其存在和完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探究信访制度改革路径,完善当前信访制度,为构建和谐有序,公平公正社会发挥现实作用,理应是我们研究信访制度的基本态度。基于以上认识,这篇文章在界定信访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历史分析法对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博弈理论剖析公共治理模式下信访制度现状及其成因,并采用经济学理论剖析信访制度完善的必要性,进而在对公共治理模式下信访制度功能进行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提出公共治理型社会管理格局下信访制度的完善途径,使信访制度成为完善社会管理和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制度资源。这篇文章有两个创新点:第一,明确提出公共治理型社会管理格局下信访制度的功能,为信访制度完善提供了基本依据;第二,提出构建软硬法混合工作机制的理念,加快推进信访法制化目标的实现。

全文目录


提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4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观点  10-11
  1.3 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  11
  1.4 本文结构  11-12
  1.5 几个重要概念  12-14
    1.5.1 公共治理的内涵  12-13
    1.5.2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13
    1.5.3 硬法与软法  13-14
2 信访制度回溯及其特征  14-21
  2.1 信访与信访制度  14-16
    2.1.1 “信访”的由来  15
    2.1.2 信访活动与信访制度的内涵  15-16
  2.2 我国信访制度回溯  16-20
    2.2.1 信访制度的历史溯源  16-17
    2.2.2 社会主义信访制度的沿革  17-20
  2.3 社会管理的实践需求:一个简单的总结  20-21
3 信访人,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利益博弈——信访制度的现代境遇  21-28
  3.1 信访人的信访技巧  22-24
    3.1.1 以法寻权  22-23
    3.1.2 “缠”、“闹”和以命抗争  23-24
  3.2 地方政府的应访技巧  24-26
    3.2.1 捂下瞒上  24
    3.2.2 “软”措施和“硬”措施  24-25
    3.2.3 频繁的打击报复  25-26
  3.3 国家的处境  26
  3.4 信访博弈的原因分析  26-28
    3.4.1 司法成本高而实际效果弱使弱势群体热衷信访  26-27
    3.4.2 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强烈的轻讼意识  27
    3.4.3 传统的清官意识是信访制度存在的精神依据  27-28
    3.4.4 信访工作排名制让地方政府身处尴尬境地  28
4 去留两彷徨——信访制度的困境  28-35
  4.1 有关信访的部分数据  28-29
  4.2 存与废:数据的相异解读  29-30
  4.3 信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30-33
    4.3.1 理论基础  30-31
    4.3.2 现实基础  31
    4.3.3 法律基础  31-32
    4.3.4 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32-33
  4.4 信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33-35
    4.4.1 制度的含义  33
    4.4.2 制度供求的成本收益分析  33-34
    4.4.3 信访制度成本收益分析  34-35
5 公共治理模式下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  35-43
  5.1 公共治理模式下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35-36
    5.1.1 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  35
    5.1.2 自下而上的公权力监督机制  35-36
    5.1.3 中国特色的权利纠纷解决机制  36
  5.2 公共治理模式下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途径  36-37
  5.3 保证信访制度完善途径实现的配套措施  37-43
    5.3.1 构建软硬法合力的混合工作机制  38-41
    5.3.2 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第三部门积极参与信访活动  41-43
结束语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7-48
详细摘要  48-53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4.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5.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6.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8.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9.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计生两非”问题研究,C924.21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11.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12.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13.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4.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5.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7.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8.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9.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G625.1
  20. 互联网组织的公民行动与积极行动者,G206
  21.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信访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