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光因子影响棉铃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物流效应研究

作 者: 万燕
导 师: 汤一卒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温光因子 棉铃 产量形成物质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性状
分类号: S5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验于2006、200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站进行,以南农7号和苏棉12号为材料,通过播期设置营造着果点棉铃分处差异性或相近性温光条件下完成棉铃发育过程,研究温度及光照两个气象因子对成熟棉铃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棉铃发育过程产量形成物质的动力学特征和棉花产量形成等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不同温光条件各着果点棉铃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对温光因子的敏感性为:单铃纤维重>单铃籽棉重>单铃生物量>衣分、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整齐度。各着果点上不同开花期单铃总生物量、单铃籽棉重、单铃纤维重、衣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纤维品质性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依据温光气象因子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正相关,建立逐步回归分析动态模型分析铃期更具重要的影响因子,明确江淮生态棉区本品种相对单铃6.0-7.2g总生物量和单铃4.8-5.6g籽棉重的-临界开花日应为8月22日、8月16-22日,相对麦克隆值3.5-4.9的高限值前期临界日应为7月30日-8月3日,相对单铃纤维重1.8-2.3g、纤维长度27-31mm则未现临界开花日,相对纤维比强度值24.0-26.0cN/tex的临界日应为8月31日:相对衣分40%-42%的临界开花日均为8月22日。可见江淮生态棉区以优质棉为栽培目标的植棉技术改进宜以减少7月铃比例、增加8月强势着果点成铃量为核心,为此植棉区域也应适当向7-8月日均温稍小、温差相对较大的沿海生态区调整。铃壳在籽棉产量形成过程承担库和源双重功能。铃壳干物质累积最大值及日平均累积速率、铃壳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值均随开花期推后呈下降趋势,最大值后显示小幅下降;铃壳干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后移,8月13日前各花期花后7d出现铃壳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大值、21-28d出现铃壳干物质最大值,8月22日后各花期花后14d出现铃壳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大值、28-35d出现铃壳干物质最大值。铃壳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花后随铃龄增长呈现下降变化,8月13、8月22、8月31花期分别在花后21d、28d、35d出现一定的回升再下降趋势。与温光因子进行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各着果点不同开花期间铃壳干物质最大值出现时间由28d推迟到铃龄35d和铃壳中可溶性糖、淀粉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到铃龄14d的温光范围参数;由此推出本品种内围着果点铃壳物质流动力学特征显著性差异的临界开花日为8/13日。棉纤维中纤维素含量、棉纤维和籽棉的干物质累积呈“S”型增长趋势,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随铃龄增长呈逆“S”型递减曲线变化。蔗糖含量铃龄7-28d迅速下降,在铃龄28-35d呈小幅上升,随后又下降。8月22日后的花期蔗糖含量铃龄7-28d快速下降期缩短,降低程度减小,铃龄28-35d增加趋势平缓,铃龄35-49d下降值降低。与温光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可得到不同铃龄棉纤维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纤维素、干物质累积各指标的主要温光因子效应,初步推出在不同铃龄阶段温光因子对各棉纤维形成物质的影响范围。各个播期不同着果点棉花果枝叶净光合速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现为着果点16-1位>12-1位>8-1位>4-1位,而同一着果点不同花期,棉铃发育过程中产量形成物质的动力学特征化以及铃壳、纤维、籽棉干物质累积特点均表现为:第8-1位>第4-1位>第12-1位>第16-1位,单铃产量性状的单铃总生物量、单铃籽棉重、单铃纤维重也相应地呈现:着果点8-1位优于4-1位优于12-1位优于16-1位,据此表明温度与光照的组合效应最好的是中部棉铃。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5
  1. 棉铃的发育特点  11-12
  2. 温光气象因子对棉铃的调节效应  12-14
    2.1 光照对棉株结铃率的影响  12
    2.2 温度对棉铃铃期的影响  12-13
    2.3 温光气象因子对铃重的影响  13-14
  3. 棉纤维的发育过程  14-15
  4. 温光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发育的调节效应  15-18
    4.1 温光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  15-16
    4.2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变化与温光气象因子关系  16-17
    4.3 温光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17-18
  5. 温光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18-19
  6.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9-20
  参考文献  20-25
第二章 成熟棉铃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时空分布及其温光效应研究  25-35
  1 材料与方法  26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26
    1.2 取样及测定方法  26
  2 结果与分析  26-32
    2.1 单铃产量性状时空差异与温光因子的影响相关  26-30
      2.1.1 温光气象因子对单铃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关分析  26-29
      2.1.2 单铃产量性状的时空差异评析  29-30
    2.2 棉纤维品质性状差异与温光因子的影响相关  30-32
      2.2.1 温光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相关分析  30
      2.2.2 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30-32
  3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2-35
第三章 棉铃发育过程产量形成物质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温光效应  35-77
  1 材料与方法  36-37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36
    1.2 取样及测定方法  36-37
  2 结果与分析  37-72
    2.1 棉铃发育过程铃壳物质流动力学特征及其温光效应  37-54
      2.1.1 铃壳物质动态与温光因子的相关分析  37-39
        2.1.1.1 干物质动态特征与温光因子的相关分析  37-38
        2.1.1.2 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变化与温光因子的相关分析  38-39
      2.1.2 铃壳物质流动力学特征  39-54
        2.1.2.1 棉铃铃壳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特征  39-44
        2.1.2.2 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特征  44-48
        2.1.2.3 淀粉含量的动态特征  48-52
        2.1.2.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特征  52-54
    2.2 棉铃发育过程棉纤维形成物质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温光效应  54-69
      2.2.1 棉纤维形成物质指标与温光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4-57
      2.2.2 棉纤维干物质累积的动态特征  57-61
      2.2.3 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特征  61-63
      2.2.4 蔗糖含量的动态特征  63-66
      2.2.5 棉纤维素累积的动态特征  66-69
    2.3 棉叶Pn和铃壳中POD活性、MDA含量对温光效应的响应  69-72
      2.3.1 不同播期棉花功能叶和各着果点果枝叶的净光合速率(Pn)  69-70
      2.3.2 不同开花期下棉铃铃壳中POD活性变化  70-71
      2.3.3 不同开花期下棉铃铃壳中MDA含量变化  71-72
  3 结论  72-73
  参考文献  73-77
第四章 温光气象因子影响棉花产量构成效应的评析  77-86
  1 材料与方法  77-78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77
    1.2 取样及测定方法  77-78
  2 结果与分析  78-84
    2.1 温光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效应  78-82
      2.1.1 对棉花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78-79
      2.1.2 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  79-81
      2.1.3 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温光因子的相关性  81-82
    2.2 棉铃籽棉干物质积累的温光因子影响效应  82-84
  3 结论  84
  参考文献  84-86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86-94
  1 讨论  86-90
    1.1 温光因子对成熟棉铃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86-87
    1.2 温光因子对棉铃发育过程产量形成物质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87-89
    1.3 温光因子对籽棉干物质累积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89
    1.4 研究展望  89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9-90
  2 结论  90-91
  参考文献  91-94
致谢  94

相似论文

  1.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2.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3.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4.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寄主适合度差异研究,S436.418
  5.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6.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7. 小麦籽粒硬度相关基因分子鉴定及PINA蛋白缺失分子机制研究,S512.1
  8.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9A17v2启动子活性分析,S435.622
  9.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0.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S435.622.3
  11. 大豆产量、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S565.1
  12.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13.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14. 播期对棉铃发育及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S562
  15. 滴灌棉田荷麻种群动态及诱集棉铃虫效果研究,S451
  16. 棉田主要栽培措施对棉铃虫的影响,S435.622.3
  17.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CYP6AE14和AK基因的克隆,S435.622.3
  18. 小叶杨气味物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机理研究,S435.622.3
  19. 农杆菌介导三个Bt基因在YZ1棉中的遗传转化,S562
  20. 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orf109性质的初步研究,S476.13
  21. UVA对棉铃虫Cu/ZnSOD、MnSOD及GS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S435.622.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