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庆油田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分类和开发状况研究

作 者: 李永吉
导 师: 刘鹏程;刘洪岩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键词: 杏南开发区 表外储层 三次加密 启动压力梯度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庆油田的储集层在漫长复杂的沉积过程中,不仅形成了高能环境下的沉积物,同时也形成了碎屑物质供应不足的低能环境下的沉积物。这种低能环境下的沉积物,主要以油斑、油浸产状为主的泥质粉沙岩,分布于高能环境沉积物的顶底周边及内部变差部位,通常不能被划为有效厚度界限以内,因而未被列入储量表内,被称为表外储层。采油五厂开发的杏南开发区层为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的萨尔图、葡萄花油层,从上到下依次为萨II、萨III、葡I三个油层组。表外储层虽然单层厚度薄、面积小,但储量潜力较大,而且与好油层一般都是连通的。通过二次加密调整,使表外储层投入开发,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开发效果。但由于二次加密调整井的油层条件差,在目前开发下,有些方面没有达到动用要求,致使表外储层动用较差。表现为二次加密井吸水厚度低,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开发效果仍没有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表外储层开发调整的调研,在低渗透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表外储层的渗流特点及动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对表外储层渗流机理、油层压力传导能力分析,得出了杏南开发区低渗透储层的动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低渗透储层开发的合理井距、层系优化、提高采收率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对进一步改善表外储层开发效果及三次加密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前言  8-12
  1.1 问题的提出  8-9
  1.2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情况  9-10
  1.3 国内油田表外储层开发技术现状  10
  1.4 国外油田表外储层开发技术现状  10-12
2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沉积及非均质特征研究  12-18
  2.1 杏南开发区表外沉积特征  12-13
    2.1.1 河道边部型  12
    2.1.2 外前缘相Ⅰ类砂体  12
    2.1.3 外前缘相Ⅱ类砂体  12-13
    2.1.4 外前缘相Ⅲ类砂体  13
    2.1.5 外前缘相Ⅳ类砂体  13
  2.2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非均质特征  13-18
    2.2.1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单层厚度小  14-15
    2.2.2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渗透率低  15
    2.2.3 表外储层低渗透层发育厚度比例较大  15-16
    2.2.4 表外储层的产状以油斑为主,含油饱和度低  16-17
    2.2.5 表外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泥质条带较多  17-18
3 表外储层渗流机理研究  18-28
  3.1 表外储层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  18-19
  3.2 表外储层开发过程中储层介质的变化  19-21
    3.2.1 表外储层水敏性引起的渗流特性变化  19
    3.2.2 表外储层速敏性引起的渗流特性变化  19-20
    3.2.3 表外储层压应力变化引起的渗流特性变化  20-21
  3.3 表外储层注水启动压力梯度  21-25
    3.3.1 确定表外低渗储层启动压力的数学模型  21-23
    3.3.2 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23-25
  3.4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驱油效率低  25-28
4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动用条件研究  28-37
  4.1 表外储层动用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28
  4.2 注采井距合理才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28-32
    4.2.1 极限技术井距研究  28-30
    4.2.2 不同油价下的极限限经济井距  30-31
    4.2.3 不同投资条件下的极限经济井距  31
    4.2.4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开发的合理井距  31-32
  4.3 合理层系组合  32
  4.4 表外储层采取压裂的完井方式  32-34
    4.4.1 表外储层不压裂不出液或出液能力很差  33
    4.4.2 表外储层经限流法压裂完井,能够得到经济有效动用  33-34
  4.5 水质条件对表外储层开发的影响  34-35
  4.6 合理注水可以提高表外储层的吸水能力  35-37
    4.6.1 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  35-36
    4.6.2 搞好油层保护  36-37
结论与建议  37-38
参考文献  38-40
致谢  40-4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1
  个人简历  41
  研究成果  41

相似论文

  1. 萨北开发区油水过渡段开采界限研究,P618.13
  2. 间歇井压力动态分析,TE312
  3. 榆树林油田CO_2驱非达西渗流数值模拟研究,P618.13
  4. 杏北地区表外储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TE323
  5. 吉林特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系统研究,P618.13
  6. 新老系列测井解释参数一致性研究,P631.84
  7.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P618.13
  8. 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不稳定渗流理论研究,O357.3
  9. 低渗透油藏试井分析方法研究,TE353
  10. 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井组渗流规律研究,TE348
  11.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基础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TE348
  12. 杏南开发区十区点坝侧积体识别技术研究,P618.13
  13. 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研究,TE324
  14. 低渗透油藏油井流入动态预测方法研究,P618.13
  15. 基于非线性渗流的低渗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P618.13
  16.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产能研究,TE348
  17. 沁水盆地低渗透煤层气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P618.11
  18. 聚驱采出井压裂无效预防方法现场试验,TE357
  19. 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渗流规律宏观描述研究,TE311
  20. 低渗油藏渗流模型求解方法研究及其应用,TE31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