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

作 者: 曹侃
导 师: 汪新文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潜山构造 断裂体系 变换构造 伸展褶皱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厂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南部,其中高精度采集的三维地震工区为一位于黄河东侧的矩形区域。马厂地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马厂构造带、葛岗集南次洼和三春集构造带。马厂地区潜山带从南到北可以划分成四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分别是:断阶状地垒断块潜山、不对称式半地垒断块潜山、倾斜不对称半地垒状断块潜山和高幅度、不对称半地垒状断块潜山。在该地区潜山圈闭的基础上,预测该区可形成混生古储古堵、混生古储新堵、新生古储新堵为主的3类油气藏。3类潜山圈闭纵横交错、上下迭合连片,可能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带。马厂地区与厂东断层系的控油作用类似,主要起到油气遮挡作用,与旁侧的旋转翘倾地层一起构成屋脊状油气藏,即“一把刷子”油气藏。马东断层系由于局部应力有变为“松开”的趋势,因而成为最重要的油气输导通道。马厂地区的油气藏主要属于构造类油气藏中的断块型油气藏,主要表现为地垒、断阶(反向和顺向)、反向屋脊等多种断块圈闭。马厂工区发育主要横向构造变换带2个,L500左右及L1200左右;次级的构造变换带2个,L900线左右及L1400线左右,一般都为“同向叠覆式变换构造。变换构造带与油气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产生构造和地层圈闭、促进流体流动、控制古水系-古地理、沉积岩相、储集岩与烃源岩分布,并最终控制油气聚集。其中以背斜型调节带上叠加向斜型或同向平行最为有利,其油气富集程度最高。马厂地区发育的伸展断层相关褶皱主要为纵向褶皱,其次为斜向褶皱。褶皱类型主要为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及变换带褶皱,也有大型的均衡褶皱或复合褶皱。伸展褶皱(特别是背斜)是张性盆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由于伸展背斜的相关构造特征,使其可控制沉积相带的分布,促进油气运移。可形成以构造圈闭为主,并叠加有构造-岩性-地层多种复合圈闭的油气高产富集场所。通过对地层、构造的重新认识,发现在东翼-东北翼-马东断阶区仍然存在较多断块型油气藏,且马厂地区油气层埋藏适中,单井产能较高,仍有很大勘探潜力。其油气勘探的有利带区有:古潜山勘探目标区、马东断阶带勘探目标区、变换构造勘探目标区及伸展褶皱勘探目标区。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绪论  9-13
  1.1 研究区概况  9-10
  1.2 选题依据  10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0-11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1-13
第2章 区域地质与油气地质概况  13-23
  2.1 区域构造位置  13-14
  2.2 区域地层层序  14-16
  2.3 东濮凹陷的构造单元划分  16-18
  2.4 马厂地区的构造单元划分  18-21
  2.5 马厂地区油气地质的基本特征  21-23
第3章 马厂地区潜山构造及其成藏特征  23-31
  3.1 前新生界基岩顶面的三维地势特征  23-24
  3.2 前新生界基岩地质结构特征  24-26
  3.3 马厂地区潜山构造特征  26-28
  3.4 马厂地区潜山构造的成藏特征  28-31
第4章 马厂地区断裂构造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31-49
  4.1 马厂断裂系  32-35
  4.2 马东断裂系  35-39
  4.3 厂东断裂系  39-44
  4.4 三春集断裂系  44-45
  4.5 马厂地区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  45-49
第5章 马厂地区变换构造及其与油气关系  49-59
  5.1 变换构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9-51
  5.2 马厂地区变换构造特征分析  51-55
  5.3 变换构造带的模式与形成演化  55-56
  5.4 马厂地区变换构造与油气关系  56-59
第6章 马厂地区伸展褶皱构造与油气聚集  59-72
  6.1 伸展褶皱的概念  59
  6.2 伸展褶皱的类型  59-63
  6.3 马厂地区的伸展褶皱构造特征  63-68
  6.4 马厂地区伸展褶皱构造与油气关系  68-72
第7章 马厂地区的油气勘探  72-76
  7.1 马厂地区的油气聚集特点  72
  7.2 马厂地区油气分布评价  72-73
  7.3 马厂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与有利区带  73-76
结论  76-78
致谢  78-79
参考文献  79-80

相似论文

  1. 济阳坳陷桩西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储层的影响,P618.13
  2.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变换带和断裂体系研究,P618.13
  3. 巴楚隆起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P618.13
  4. 基于小波变换的重力异常分离及应用,P631.1
  5. 桩海潜山含油气评价及勘探目标研究,P618.13
  6.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石炭系勘探前景,P618.13
  7. 东濮古近纪伸展断陷构造样式,P542
  8.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变换构造研究,P618.13
  9. 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0.2
  10. 晋北地区构造与次火山岩成矿系统研究,P611
  11. 酒泉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P618.13
  12.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13.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14. 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层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P618.13
  15. 渤海湾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P618.13
  16. 哈拉哈塘凹陷海相油气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17. 菏泽地区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18. 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及附近断块断层封堵机理研究,P618.13
  19.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20.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和盒8段沉积相特征与储层评价,P618.13
  21. 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