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空间叙事视角分析《核时代》中的核焦虑

作 者: 吴昌国
导 师: 赵菁
学 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核时代》 核焦虑 文本空间 故事空间 心理空间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核武器的发明为人类科技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战争的形态也随之改变。二战末期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是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它的满目疮痍不仅给当时的民众带去无法估量的精神创伤,也把后世的人们置于核威慑之中。进入冷战以后,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以核武器为主的军备竞赛,导致地球上囤积了大量的核武器;这两大集团之间频繁爆发危机,双方形成剑拔弩张的局势,民众长期生活在核阴霾之下。心理学家对核威慑下的民众心理关注很多、研究成果颇丰,而小说家给予的关注较少,美国作家蒂姆·奥布莱恩的《核时代》(1985)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杰作。作者奥布莱恩通过并置、反复切换、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打破小说线性叙事的传统,在总体上营造出了时而旷达辽阔时而窒息逼人的变幻有致的空间效果。因循原作的创作手法,本文应用约瑟夫·弗兰克创立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奥布莱恩小说建构的文本空间、故事空间和读者心理空间三个方面对小说《核时代》进行剖析,以外化生活在核威慑下小说主人公的核焦虑。文本空间通过小说结构和情节安排得以阐释,前者类似“三明治”结构,后者处于并置状态,叙述在现实与回忆之间来回跳跃,它反映出小说主人公时而健全时而疯狂的心理状态和异乎常人的物理行为;故事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抽象空间,它揭示了主人公摆脱现实、向往和平安全生活环境的愿望以及主人公的核焦虑给他的所有人际关系带来的冲击;读者心理空间承载了作者对于地球、对于家园的热爱,它塑造的有心理创伤的主人公引发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因此,本论文的结语是:叙事空间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小说《核时代》为例,从空间叙事视角分析冷战时期的核焦虑有助于读者了解美苏核军备竞赛对人类世界造成的深远影响,也有助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冷战文化。

全文目录


ABSTRACT  4-6
中文摘要  6-7
ACKNOWLEDGEMENTS  7-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0-29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0-16
    1.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ld War  10-12
    1.1.2 The nuclear arm race and nuclear deterrence theory  12-14
    1.1.3 The nuclear anxiety  14-16
  1.2 Literature Review  16-22
    1.2.1 Brief review of The Nuclear Age abroad  18-21
    1.2.2 Brief review of The Nuclear Age in China  21-22
  1.3 Theoretic Basis and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22-29
    1.3.1 Spatial narrative  22-27
    1.3.2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27-29
CHAPTER TWO TEXT SPACE  29-39
  2.1 The Novel's Structure: a Sandwich Structure  29-34
    2.1.1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29-32
    2.1.2 Nuclear anxiety embodied in "sandwich"  32-34
  2.2 The Plot's Arrangement: in a Juxtaposition State  34-39
    2.2.1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lot  34-37
    2.2.2 Traumatism by nuclear anxiety  37-39
CHAPTER THREE STORY SPACE  39-55
  3.1 Physical Space: Geographical Places  40-45
    3.1.1 Topographical space  40-43
    3.1.2 Symbol of nuclear anxiety  43-45
  3.2 Abstract Space: Social Relations and Imagination/Dream  45-55
    3.2.1 Social space  46-51
    3.2.2 Imaginary/Dream space  51-55
CHAPTER FOUR READER'S PERCEPTIONAL SPACE  55-64
  4.1 Image Space: the Earth in the Nuclear Age  56-59
  4.2 Emotional Space: the Affection for "Home"  59-61
  4.3 Sculptural Space: the Molding of the Protagonist  61-64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64-67
BIBLIOGRAPHY  67-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72

相似论文

  1. 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H04
  2.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分析幽默手机短信,H052
  3. 广告双关的概念整合研究,H052
  4. 《洪堡的礼物》中叙事空间的分析,I712
  5. 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H05
  6. 寓言意义成因的整合研究,I057
  7.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I046
  8. A Cognitive Study of Synaesthesia,H05
  9. 《消失的符号》中惊悚氛围的预设研究,I712
  10. 基于心理作用的窗口空间的研究,TU-0
  11. 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中文平面公益广告,H152
  12.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指示投射研究,H030
  13. 《七姐妹》中的心理空间与自我寻找,I561.074
  14.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反义同构生成和理解的认知研究,H032
  15. 《河湾》中的叙事空间解读,I561.074
  16. 基于心理空间理论对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作品的探讨,I561
  17.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觉醒》中象征意象的解读,I712
  18. 迂回与进入:苏州明清私家园林中路径对体验密度的影响,TU986
  19. 词项空缺的认知研究及主要填补手段,H03
  20. 基于认知的词汇学习模式实验研究,H319.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