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论”研究

作 者: 王路成
导 师: 石麟
学 校: 湖北师范学院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明清小说批评 情理论 情理兼顾 张竹坡 脂砚斋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情”与“理”是明清小说批评中的一对重要批评用语。明清小说批评家们广泛运用“情理论”,以序跋或评点的方式对各大类型的小说进行了精彩的评论,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是其中翘楚。对于“情理论”,不少研究者给予了关注,然而这些研究颇为零散,不够系统。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梳理明清时期情理观的流变情况,同时研究“情理论”在小说创作的动机和功能上的表现以及在人物、情节、语言等小说诸要素中的运用,使该理论更加丰富和充实。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论”的基本情况,对明清时期的情理观进行分期梳理,讨论情理论的涵义,并研究其基本特征。明代前期,“理”字当先,批评家们大多宣扬封建伦理规范;明中晚期,倡“情”、以“情”反“理”成为主流思潮;明末清初,一方面“情理合一”观念盛行,另一方面出现了金、毛、张三位评点大家,赋予“情理”新的涵义;清前中期,批评家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情理论”在此时达到了理论的高峰。“情理论”的内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和理分别使用的情况,一种是两者结合而成“情理”一词的情况。它们的涵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论”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主张情理兼顾,“情之正者”必须“不背乎理”;二是重视情的教化作用,“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明清小说批评“情理论”在揭示作者心灵世界和创作动机上的表现,前者主要从“情”的因素来阐述,后者主要从“理”的因素来阐明。前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愤”、“泄愤”说,它揭示了小说家对社会生活的共同感受,揭示了小说家贫困潦倒的共同遭遇;二是才情、言情说,有才才能文,善言情、善用情是小说创作的高级状态。后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劝善惩恶,作家创作是为了“劝善”和“惩恶”,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二是忠孝节义。忠孝节义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是统治者所推崇的道德准则,明清小说家和批评家们主张作家创作应宣扬“忠孝节义”。三是劝善惩恶和忠孝节义“两条小河”汇合在一起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正人心,厚风俗,有裨风教,有益于世道人心。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情理论”在明清小说创作艺术特性上的运用,主要分三个方面论述。一是人物塑造合乎情理。其中人物肖像描写能够写出她们独有的“情理”,人物性格描写也能够遵循人物及其性格发展的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刻画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二是情节设置合乎情理。在明清小说批评家们看来,小说创作中情节的设置要合乎情理,情节的生发收束、曲折变化等,都以不违背情理为准则。三是语言运用合乎情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批评家们很注重小说家对语言的锤炼和运用,注重分析、把握语言中蕴涵的“情理”,人物语言能够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叙述语言也能够合乎艺术法度,遵循作品的精神风貌,处处体现了“文字总是情理”的思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绪论  9-16
  一、前人研究情况综述  9-11
  二、古典诗文批评中的“情”和“理”  11-14
  三、明清以前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论”  14-16
第一章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论”的基本概况  16-40
  1.1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观的流变  16-26
  1.2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以及“情理”的涵义  26-33
  1.3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论的基本特征  33-40
第二章“情理论”在揭示作家心灵世界和创作动机上的表现  40-60
  2.1 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揭示了作家的心灵世界——“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40-48
  2.2 明清小说批评中的“理”揭示了作家的创作动机——万变不离教化之“理”  48-60
第三章 “情理论”在明清小说创作艺术特性中的表现  60-87
  3.1 合乎情理的人物塑造——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  60-70
  3.2 合乎情理的情节设置——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默契于心者焉  70-78
  3.3 合乎情理的语言运用——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理之至  78-87
结语  87-89
致谢  89-90
参考文献  90-9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2

相似论文

  1.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中的“神理”,I207.411
  2. 共情的理论和发展,B83
  3.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研究,I207.419
  4. 张竹坡《金瓶梅》批评研究,I207.419
  5. 生命价值的肯定与生命悲剧的感悟,I207.419
  6. 张竹坡、文龙《金瓶梅》人物批评比较研究,I207.419
  7. 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体间性研究,I207.41
  8. 脂砚斋与哈斯宝《红楼梦》评点之比较,I207.411
  9. 张竹坡叙事理论研究,I207.41
  10. 以接受美学视角看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I207.419
  11.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叙事比较研究,I207.41
  12. 从“神判”到“人判”,I207.41
  13. 《醒世姻缘传》中的礼俗研究,I207.41
  14. 《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I207.41
  15.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妾妇形象研究,I207.41
  16. “三言”中的情教观,I207.41
  17. “剪灯三话”研究,I207.41
  18.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中宋人的鬼神观解读,I207.41
  19. 《客窗闲话》研究,I207.41
  20. “二拍”叙事学视角的考察,I207.41
  21. 夏敬渠《野叟曝言》研究,I207.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