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

作 者: 杨凯华
导 师: 文贵良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周作人 “左翼” 1930年代 文学观念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30年代周作人及其文学实践是其经历二十年代中后期思想转变后的“产物”,这一时期他的生存状况和散文写作呈现出如日本学者木山英雄所说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状态。就文学方面来说,1930年代周作人的行文与表述都较为成熟与丰满,其言说状况透露出特殊的个性。本文将周作人1927年至1936年的文学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正是试图探讨这一时期周氏散文写作的特殊价值,如果将这一特殊文学生存放置到1930年代的历史时空,那么,一个强大的、与周作人有诸多勾连的文学场域即风靡30年代现代文坛的左翼文学思潮显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视角。文章通过周作人与“左翼”相关联的历史性梳理,并从二者发生的两次主要的文学论争个案出发,认为尽管周作人与“左翼”早期在人道主义理想上存在共同的乌托邦狂想,对社会黑暗、国民性批判问题有着共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在根本上形成对话,而是在相互对峙中释放各自的现实感受和政治理解,二者在文学与“人”以及文学与时代的重大问题上产生纷繁复杂的对抗与勾连,周作人更是试图在与“左翼”的对峙中获得批评空间、言说空间的开拓。在二者对峙的现实表象下,周作人以理性的距离和明净的观照保持着其批评的纯粹性与客观性,将自我与现实的理解、现代与传统的观念、个体与群体的思考熔铸到其1930年代的小品散文写作中,形成其独特的文学观照和言说方式:在闲适与“隐逸”的外衣下深入现实与政治,以有“意见”的“抄引”表达对人生、历史与现实的态度。这种独特的文学生存与文学观念一方面传达了周作人强烈的社会承担,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它与鲁迅式“杂文”在思想内涵上的深刻关联性。所以,周作人1930年代的散文写作充满强烈的政治性与现实感,这类写作也正是以此种介乎“出”与“入”的方式参与到30年代文学现代性建构之中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绪论  9-23
  第一节 论题的缘起、意义及研究现状  9-16
  第二节 论题的研究范、思路及方法  16-23
第一章 喧哗与骚动:周作人与"左翼"的相遇  23-44
  第一节 "五四"前后:周作人与早期马克思主义  23-29
  第二节 "左联"成立初期:以"半封回信"为中心  29-36
  第三节 "左联"解散前后:以"五秩自寿诗"风波为中心  36-44
第二章 徘徊与超越:文学的中心观念  44-72
  第一节 文学与"人":个性、人道主义与集体主义  44-61
  第二节 文学与乱世:革命、自我认同与历史承担  61-72
第三章 言说与表征:小品文的策略与实践  72-97
  第一节 "左翼"创作之批判:八股文的反动及其他  74-82
  第二节 小品文的特质一:"闲适"的"反抗"  82-90
  第三节 小品文的特质二:"不愿直说"的"杂文"  90-97
结语  97-101
参考文献  101-105
后记  105-106

相似论文

  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 新文学语境下的周作人旧体诗研究,I207.25
  3. 裂隙间的宽容,I207.3
  4. 王蒙与新疆,I206.7
  5. 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I207.8
  6. 城与人,I207.42
  7. 荷戟独行的“战士”,I206.6
  8. 周作人儿童教育思想研究,G620
  9.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的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I046;I206.6
  10. 周作人散文中的日常生活美学研究,I207.6
  11. 文学批评的两副面孔,I206.09
  12. 论周作人小资书写的独特性及其当代意义,I206.6
  13. 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I206.6
  14. 周作人散文中的日本形象,I207.6
  15. 论民俗学视角下的周作人散文创作,I207.6
  16.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的关系论,I207.6
  17. 留日派作家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I206.6
  18. 《知堂回想录》与新时期以来的周作人研究,I206.6
  19. 论城乡意识与中国1930年代文学,I206.6
  20. 十字街头的象牙塔,I206.6
  21. 民俗文化视野下的周作人日本译作,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